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癌症既病防变很重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技能全能包> 搞分秘籍>

  方法一:把中医防病思想用于肿瘤并发症“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是中基防病思想的重要方面。《难经·七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这种“先安未受邪之地”的主张用于防止肿瘤出血有一定临床价值,例如白血病患者因放化疗引起骨髓抑制及血小板下降,又应用激素干扰凝血机制,很容易出血,在没出血前投以西药止血药是没道理的,但如给以养血健脾、补肾凉血中药,则对预防出血会有现实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法二:应用中医四诊发现肿瘤并发症的先兆。现代医学为肿瘤并发症的检查提供了微观的定量依据,但无法囊括诸多的严重并发症,更无法解决并发症的“先兆”。中医学所谓“有诸内者必形诸外”,提示中医四诊可能提供并发症的先驱症状,是对西医诊断学的重要补充。例如曾遇一有胃出血史的胃癌患者,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指标及大便潜血检查均无异常,但逐渐面色红润、发热亢奋、脉弦大,舌红舌尖出现红点,提示有“血热妄行”的先兆,不久患者突然呕血1000ml。

  方法三: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并发症。应用中西两套方法治疗并发症常可提高疗效。例如应用抗生素后仍然高热不退者,应用犀角地黄汤或清开灵可协助降温。用萘普生、消炎痛治疗癌性发热可致大汗淋漓,服用五味子、浮小麦等益气固表中药可止汗防虚脱。阿霉素等蒽环类化疗药常引起心前区不适及心电图异常,口服中药生脉饮常可纠正这种现象,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常可在抢救中发挥长处,如在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凝血的抢救中,为了止血而用止血芳酸等止血药,这种药稍有过量便会促进微血栓形成而减少组织灌流。

  为了溶解血栓有时要用肝素等活血药,这在血小板减少情况下又易致出血,在短期内既要止血又要溶解血栓的情况下,稍有不慎便会出现用药矛盾,这时中药配合常可改观。一是中药止血药如藕节、仙鹤草不增加血黏度,配合肝素溶解血栓可排解出血之忧。二是当归、赤芍等养血药活血而不致引起出血,与西药止血药配合可防止形成微血栓。三是三七、血余炭、蒲黄等中药止血又活血,这种双向作用正好符合治疗DIC既止血又活血的需要,如能配合西药则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的特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