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急性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

Template comment not closed, line number is 3

  急性心肌梗塞自超急性期向充分发展期演变过程中,偶而出现异常心电图暂时正常化现象,此现象称为超急性期心电图的伪性改善。而这种伪性改善,极易引起漏诊或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心电图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了有助于临床工作质量的提高,现报告2例如下。

  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性,71岁,患高血压10多年,反复心前区压榨样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5h,于1996年10月3日上午就诊。当时心电图示:V1,V2呈rS型,V3呈qrS型,V4呈qRs型,STV1~V3近似斜直形抬高0.10~0.80mv,STV4呈拱形抬高0.20mV,T波宽大直立,结合临床,考虑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超急性期。并按急性心梗治疗,胸痛减轻,当天下午4时复查心电图示:RV1~V3较前增高,STV1~V2恢复至等电位线,TV1~V4直立,酷似正常心电图形,但仍按急性心梗治疗并以一系列心电图追踪观察,至晚上10时,患者自觉胸部隐痛,即复查心电图示:V1~V3呈QS型,STV1-V3呈弓背向上抬高0.30~0.60mV,并与T波前肢形成弓背向上单向曲线,TV4呈斜直型抬高0.10mV,显示典型急性前间壁心梗充分发展期图形,同时心肌酶学检查升高,从而确诊为急性心梗。

  例2:患者男性,60岁,患高血压高血脂多年,因心前区持续性剧痛8h拟冠心并心梗未排除于1997年9月11日晚上9时入院。当时心电图示: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0.40~0.50mV,TⅡ、Ⅲ、avF宽大直立,STⅠ、arc、V1~V6呈下斜形下移0.20~0.40mv,TⅡ、Ⅲ、arF宽大直立,STⅠ、avl、V1~V6呈下斜形下移0.20~0.40mV,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变,考虑有急性下壁心梗超急性期的可能,入院后按急性心梗治疗,疼痛缓解,于入院后5h复查心电图示:Ⅱ、Ⅲ、avF升高的ST段已恢复接近等电位线,Ⅰ、avl、V1~V6下移的ST段几近正常,近似正常心电图图形,但仍按急性心梗治疗。次日上午9时复查心电图示: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0.15~0.20mV,TⅡ、Ⅲ、avF倒置,STV2-V6呈水平形成下斜形下移0.15~0.30mV,显示急性下壁心梗充分发展期图形,因时心肌酶学检查升高,从而确定了急性心梗的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讨论

  本文2例胸痛患者,从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升高以及一系列心电图描记呈急性心梗演变过程,急性心梗当可确立。从心电图角度看,急性心梗演变过程一般分为:1.超急性期。2.充分发展期。3.慢性稳定期。偶尔在第1、2期间临床可发展异常心电图的伪性改善现象。其表现可分为两类:1.超急性期心电图暂时正常化,即在初始超急性损伤所出现的T波增大增亮,斜形ST段升高以及急性损伤、传导阻滞等一系列心电图特征,当过渡到出现Q波和T波倒置的充分发展期前,正好恢复到正常所谓伪性改善的中间阶段,心电图暂时正常化,此时患者一般情况改善,易被误认为变异性心绞痛。本文2例患者均属此情况。2.原有缺血性ST段压低及T波倒置之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在发生急性心梗时,当过渡到出现Q波和T波倒置的充分发展期前,正好演变到ST段接近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变直立,酷似正常心电图图形。如患者自觉症状好转,易误认为原有心肌缺血改善。伪性改善这一时期极为短暂,一般只持续数小时。因此,对表现急性胸痛疑有急性心梗患者,如首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或出现ST段及T波改变后短期内复查而恢复正常者,均应进行一系列心电图追踪观察,切不可轻易放弃心肌梗塞的诊断,以免漏诊及误诊,贻误抢救时机而招致严重后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综合笔试课程

2025年好课

41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