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comment not closed, line number is 3
对于颌面部因外伤,疤痕、血管瘤、黑痣、皮肤鳞癌切除等引起的浅层软组织缺损,近年来笔者采用双向推进皮瓣消灭创面,共治疗46例,经2个月至2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年龄10~60岁,男性2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0岁,其中外伤21例,口颊、口唇海绵状血管瘤切除10例,疤痕切除9例,皮肤鳞癌切除6例。
2.手术方法
手术设计:(以0.5%灭滴灵液冲洗创面,如为外伤边缘略加修整),于创口双侧与创缘成45°~60°夹角并顺皮纹方向设计切口线,使之成A1、A2瓣(图1),两切口线为平行线或近似平行线,长度一般为创面宽度的1.5至2倍,可视皮肤的弹性及部位而定,也可一边长一边略短,于切口线远端设计小△皮瓣α1、α2或设计小Z形瓣(图2)。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图1 双向推进皮瓣整复鼻背软组织缺损示意图

图2 双向推进皮瓣整复眉部软组织缺损示意图(术后半年行纹眉术)
手术操作:按设计线切开,充份分离A1、A2皮瓣,并分离创缘及A1A2瓣相邻之皮下组织,去除小△皮瓣,或小Z形瓣交叉缝合,双向皮瓣相互推进,对位缝合。图3,4。

图3 双向推进皮瓣整复上唇疤痕挛缩示意图

图4 双向推进皮瓣整复上唇红外伤性缺损示意图
注意要点:(1)所有病例术中皮下均以5-0可吸收线缝合数针,以5-0无创伤缝合线缝合皮肤,加压包扎一天,5~6天拆线。(2)颌面部双向推进皮瓣一般只能适用于宽度不超过3cm的浅层软组织缺损。(3)手术操作要轻巧,保证皮瓣血运,掌握分离层次,可于整体调整后去除小△皮瓣。
3.疗效与评价
根据临床经验,综合双向推进皮瓣术后皮瓣血运、创口愈合能力、局部形态好坏及术后疤痕情况,我们制定了临床疗效的评价标准:①优良,皮瓣完全成活,创口甲级愈合,局部形态良好,术后一年疤痕基本消失或不明显;②一般,皮瓣完全成活或仅有瓣尖部位坏死,经换药自愈无增生性疤痕,形态尚可;③差,皮瓣未完全成活,需两次手术修复,愈合后疤痕明显,形态改善不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按以上疗效标准,本组46例随访2个月至2年(表1),优良率达95.5%.
表1 疗效随访结果
部位 |
例数 |
优良 |
一般 |
差 |
鼻背 |
5 |
4 |
1 |
0 |
唇红 |
6 |
6 |
0 |
0 |
口颊 |
9 |
9 |
0 |
0 |
眉区 |
5 |
5 |
0 |
0 |
面颊 |
10 |
10 |
0 |
0 |
上唇 |
5 |
4 |
1 |
0 |
前额 |
6 |
6 |
0 |
0 |
4.讨论 需要皮瓣修复的适应证确定之后,首先面临解决的问题便是供皮区的选定。在此过程中,不可犯舍近求远的原则性错误。口腔颌面部皮肤及浅层软组织缺损采用植皮术不仅色泽差,术后护理繁锁,疤痕明显,而且远期皮片收缩。采用岛状皮瓣组织臃肿,手术复杂、皮瓣血运不能保证。邻近皮瓣转移术后疤痕亦较之多而明显。采用单侧推进皮瓣对于宽度超过1.5cm,长宽比例小于1.5∶1的软组织缺损往往切口切线过长,张力过大,有可能引起五官变形。
采用双向推进皮瓣则有以下优点:(1)双侧推进皮瓣其切口线远端小△皮瓣的切除或小Z形交义皮瓣的应用,双侧A1A2皮瓣、创缘、与皮瓣相邻的皮下组织充份分离,使创缘缩短,皮瓣延长率增高。(2)皮瓣切口线短、张力小,血运可靠,五官不易变形,应用范围广,创口基本均能甲级愈合,术后色泽无差异。(3)皮瓣关闭创面缝合后成Z形,不会产生直线疤痕挛缩,又因设计的切口线为平行线或近似平行线,所以均可顺皮纹方向设计,或于隐蔽区生理凹陷区设计切口线,术后疤痕均不明显。(4)转移皮瓣与缺损区皮肤色泽、厚度、弹性相同。以眉区软组织缺损为例,眉下区以上睑皮瓣修复、眉及眉上区以额部皮瓣修复,避免额部皮瓣修复上睑过厚以影响睁眼功能。(5)设计及操作简易、损伤小,只要注意操作要点,注意分离层次,本术式容易施行,便于初学者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