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医药方法治疗现代常见病、难治病,是中医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确定科研方向是这方面工作的最主要问题。我们以肥胖病为目标,采用传统中医经验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成果相结合的方法,对如何从中医角度认识现代病的本质,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医治疗方药作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肥胖病的本质是肾阳虚,治疗应采用温补肾阳方药。
一、肥胖病及其治疗现状分析
肥胖是一种现代病,它不仅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更甚的是它还常引起下列后果或/和伴发病:真性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症、心肌梗死、高血压、血栓形成、肺栓塞、高尿血酸症(痛风)、胰腺炎等,给人类带来极大危害,因此被列为第二次卫生革命关注重点的心-身-社会疾病之一。肥胖病发病率国外约为25%,我国约为10.5%,新生儿肥胖者约6.7%,超过标准体重者可达55.0%,这表明肥胖已成为我国的一大社会保健问题。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病率还会继续上升。
现代医学对肥胖症产生机制的认识已较明确(详后)。治疗方法,药物如食欲抑制剂(苯丙胺类、双胍类、芬氟拉明、纳络酮等),肠道吸收抑制剂(新霉素、魔芋甘露聚糖等),消化酶抑制剂(菜豆胺等),代谢促进剂(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等);少食(包括摄食行为调整)多动,外科治疗等;疗效很不满意,且药物治疗副作用严重,与国际对减肥药物的要求标准(不厌食、不腹泻、不降低体力)差距大。与席汉氏病一样,机制清楚而缺乏药物,有中医药发挥作用的较大余地。
中医对肥胖症的认识主要表现在辨证论治上。统计31篇文献的41种中医辨治方案,各种中医证型(相应的治疗原则及方药略)依其在各方案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依据其在同一方案中出现的先后为权重进行加权,其重要性次序如下:痰湿-脾虚-气滞-湿热-实热-(肾)阴虚-水饮-血瘀-(肾)阳虚-胃热-肺气虚。针刺治疗文献约为方药辨治文献量的50%,其中耳针治疗占60%,耳针取穴多据现代医学机制研究结果。从中医(包括理论、针、药)辨证治疗肥胖症总文献量的逐年趋势来看:1982~1985年每年约有3篇,1986~1989年每年约有18篇文献。
可以看出:1.中医对此病的认识比较繁杂,很难体现本质及重点证候;2.辨证的依据完全根据外观症象,不考虑内在机制,针药治疗效果的评价绝大多数也是如此,至多也只考虑对脂肪代谢的影响;3.针药治疗疗效皆不满意,只能在"少食多动"方法外围作为辅助治疗,有较大发展潜力;4.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肾阳虚证不受重视。
二、从肥胖病和肾阳虚的病理机制比较认识肥胖病的本质
我们认为肥胖病的根本病机是肾阳虚,治疗肥胖应以温补肾阳为主要治则。
1.古代中医认为肥胖的基本病理是痰、湿、滞,但更进一步的病机是气虚。沈金鳌:"人之肥者气必虚",刘河间:"血实气虚则肥,气实血虚则瘦",张景岳:"肥人多气虚,多湿多滞,气道多不利".《石室秘录》:"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不能运行,故痰生之".《丹溪心法》曾用还少丸治疗肾虚肥胖。
2.不论是单纯性肥胖还是继发性肥胖,都有如下病理特征:
下丘脑和垂体:肥胖症动物模型下丘脑释放生长抑素(GH·IH)增多,使垂体生长激素(GH)释放减少,脂肪沉积增多。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释放减少,泌乳素(PRL)分泌异常,在肥胖妇女和儿童反应不足,催乳素有类似中医"肾气"的作用。
肾上腺皮质: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合成。肥胖症病人血浆皮质醇一般正常,有时因分解加快而致代偿性产生过多,重度肥胖者肾上腺对ACTH反应减弱。
甲状腺:肥胖病人代谢率下降,有材料报道22%肥胖者甲状腺功能下降,体重下降后可恢复正常。某些肥胖者TSH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反应低于正常水平。
性腺:男性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下降,严重者与体重呈负相关。女性患者孕激素下降,闭经。男女患者雌激素均有升高趋势。
胰岛素:分泌增多,且与乙酰胆碱系统有关,但效用减低。
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迷走神经性反应增高,对冷反应较差。
免疫功能下降,红细胞钠泵数量减少。
3.肾阳虚证的现代病理研究结果:病理解剖表明,肾阳虚患者各内分泌腺机能明显下降。 下丘脑和垂体:肾阳虚的内分泌变化继发于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和紊乱。
甲状腺:机能下降,TRH反应延迟。
性腺:机能减退,促性腺激素可下降或反馈性增高,雌二醇可正常或增高。雌激素可用于造成肾虚证动物模型。
植物神经功能: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冷刺激适应能力减弱。
免疫功能等: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红细胞膜钠泵活性下降。
4.老龄化与肾虚证、肥胖病的关系。
老年与肥胖、肾虚的关系极为密切。北京市调查10个区县34006人,各年龄组中以老年前期组(46~59岁)和老年组(大于60岁)发病率提高,分别为33.0%和33.8%,有对420例中老年的调查,发现50岁以上者肥胖病发病率达40.3%,50岁下者仅16.0%。研究表明男性50岁以后,女性更年期前后脂肪开始加速沉积。
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衰老是由肾阳虚引起的。《内经》指出"发堕齿槁"、"形坏"等衰老表现由"肾气衰"所致,提示肾气虚衰是衰老的根本原因。张景岳提出"阳成则生,阳去则死","死生之本,全在阳气"之说。赵献可谓命门之火强则生机壮,火衰则生机弱,火灭则生机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老年的现代病理研究则表明其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甲状腺、性腺三轴功能均低下,TRH反应低弱,促性腺激素可反馈增高,雌二醇可增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或胰岛素效能下降,副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免疫功能下降。老年大鼠可作为天然肾阳虚模型。
综上所述,肥胖症的病理变化与肾阳虚基本一致,而老年是二者相关性的典型体现,因而应从温补肾阳论治肥胖病。
三、本观点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肾阳虚是肥胖的基本病机,以及治疗肥胖病应以温补肾阳为主,1.这一观点的提出充分汲取了中医证候现代研究的成果,而不仅仅是考虑外观症象。2.这一观点把肥胖症辨证中肾阳虚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这一辨证可以执简驭繁,用阳气与阴邪(湿、痰、水等),先天与后天,邪滞气阻,"甘令人中满,肥令人内热"等其它规律可以解释其它症候的出现。3.据此观点,温(补)治则将取代祛湿(泻),补肾将取代健脾治则,成为肥胖症治疗的主导,并可能为肥胖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或一系列的新药。
参考文献
【1】王世林肥胖病的内分泌改变及分型(综述)河北医学院学报1985;(3):188
【2】张超等肥胖病中医病因病机探讨云南中医杂志1989;(5):46
【3】王文远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综述北京中医杂志1988;(3):48
【4】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676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第8版
【5】单纯性肥胖病的防治北京中医杂志1990;(3):9
【6】顾兆军针灸治疗80例肥胖症疗效观察黑龙江中医药1987;(5):32
【7】山系萍补中益气丸治疗肥胖病验案陕西中医1986;(12):547
【8】肥胖症的汉方治疗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8;(3):
【9】潘员(三点水旁)民 海藻轻身汤治疗女性青年肥胖症浙江中医杂志1987;(6):274
【10】魏开元肥胖及其防治生物学通报1986;(2):20
【11】肥胖症中医药治疗近况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8)
【12】肥胖症中医治疗中医药信息1986;(4):6
【13】孙庆涪等耳穴贴压加防风通圣散治疗肥胖症四川中医1988;(2):26
【14】肥胖的中医治疗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5;(8):26
【15】李春生等中老年单纯性肥胖研究进展北京医学1990;(4):229
【16】PennalaM.etal耳针治疗肥胖病的远期疗效国外医学1987;(9):39
【17】赵学书译耳针减肥法中迷走神经的作用中医药研究1988;(2):36
【18】王凤英王不留行压耳穴减肥473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8;(4):12
【19】李西杰耳穴埋针减肥253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6;(3):11
【20】FrederlekFkaoetal耳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86;(2):56
【21】谢启文等试论催乳素与中医肾的关系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思路研讨及讲演会1990.10.黄山
【22】上一医脏象专题组祖国医学肾的研究进展与体会中医杂志1964;(10):1
【23】高亮等阴虚、阳虚研究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1981;(2)118
【24】沈自尹等老年人与"肾阳虚"患者的甲状腺轴功能的对比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1):9
【25】王文健等肾阳虚患者和老年人(男性)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初步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82;(3):149
【26】俞瑾等补肾化痰治疗下丘脑-垂体性闭经26例(摘要)全国中西医结合证的研究与防治老年病会议资料选编2411882
【27】邝安坤阳虚病人内分泌、免疫和环核苷酸变化的初步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79;(2):105
【28】中国老年文化研究所中国老年百科全书26东方出版社1988
【29】李昌昌(火字旁)温肾药防治老年病的应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8;(3):39
【30】张大宁祖国医学关于"肾"的研究天津医药1974;(12):664
【31】张家庆"阳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81;(10):73
【32】刘正才等中医免疫重庆出版社1983
【33】赵伟康等还精煎对老年小鼠胸腺超微结构及性激素(E2,DHT)受体的作用研究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国学术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