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comment not closed, line number is 3
肠滴虫,又名人毛滴虫,属医学原虫鞭毛虫纲,虫体长7~10μm,宽7~9μm,前端有鞭毛3~5根,虫体中央有1根透明的轴索,经由虫体后端伸出体外,体侧有波动膜(肠滴虫的唯1特性),另有1根鞭毛沿波动膜由虫体后端伸出体外,其后鞭毛与虫体等长,有一个核,位于虫体的宽端,形态不定,寄生于人体肠腔内,污染食物和饮水等,经口感染人体,可引起腹泻。其检验方法一般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镜检,观察虫体与胞囊形态,并根据有无波动膜、口隙、鞭毛以及运动情况来鉴定,必要时可加碘液或苏木素染色鉴别。
现将1例胸腔积液中存有大量肠滴虫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男,64岁,于2003年4月24日以食道癌并肺内转移入院。患者3个月前经胃镜取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癌,后行放、化疗结合治疗。4日前咳嗽,咯白黏痰,胸闷无力加重,体温37℃,应用青霉素、清开灵输液治疗,效果不佳,发热加重,遂来院诊治。CT检查示:食管癌并右肺转移、右肺炎症、右胸腔积液。
查体:老年男性,形体适中,热性病容,神志清,精神差,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黄染及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明显增粗,右下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湿性音,心音正常,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腹水征阴性,T39.9℃,P120次/min,R21次/min,BP130/70mmHg。实验室检查:WBC25.5×109/L,大细胞比率0.922,小细胞比率0.034,中间细胞比率0.044,RBC3.7×1012/L,PLT170×109/L,入院后取右肩胛下线与腋后线中点与第9肋间连接处为穿刺点,行胸腔穿刺,穿出约1000ml灰黄色黏稠液体送检,甲硝唑冲洗后用250ml甲硝唑及菌必治2.0g胸内保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胸腔积液检测结果:灰黄色,浑浊,有凝块,细胞学检查:直接镜检脓细胞满视野,可见大量肠滴虫;有核细胞计数8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0.95,间皮细胞比率0.05,未查见癌细胞;生化检查:李凡他试验阳性,总蛋白8.0g/L,Glu0.09mmol/L.经抗炎、抗滴虫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胸腔积液复查,未查见肠滴虫。
2.讨论
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很多,诸如肿瘤、结核、心衰、感染、外伤及其他非特异性炎症等,但在胸腔积液中发现大量肠滴虫存在,尚未见报道,实属少见。
该病例引起胸腔积液的原因与其食管癌右肺转移肿瘤合并重度感染有关,但是肿瘤引起的积液大多为漏出液,该病例胸腔积液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渗出液,这是由于该患者肿瘤合并重度感染引起的。该患者胸腔积液中肠滴虫的存在,考虑患者因恶性肿瘤,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再加上食管癌晚期有食管胸膜瘘可能(影像学检查未能证实),污染了肠滴虫的饮食,经食管胸膜瘘而进入胸膜腔感染,或因食管癌,患者进食困难,污染了肠滴虫的饮食,呛入气管,经气管进入肺内引起肺内感染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