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病症,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间质性肾炎和肾结石形成。1999~2001年,笔者以自拟土苓降浊汤治疗痛风58例,临床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中,男46例,女12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8岁,<40岁6例,40~50岁18例,50~60岁16例,60~70岁12例,≥70岁6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年,<1年20例,1~2年15例,2~3年9例,≥3年14例。
1.2 症状与体征初起为单个关节卒然红肿灼热疼痛(58例),昼轻夜重,反复发作,日久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廓、趾、指骨间出现痛风石结节及肾结石。本组病例发于第一跖趾关节者最多(51例),其次为足部其它关节及踝、手、腕、膝、肘关节等(7例)。出现痛风石结节12例,经B超证实出现肾结石11例;伴有发热者3例,头痛者1例。实验室检查血尿酸增高58例,白细胞计数增高28例。
1.3 治疗方法均予自拟土苓降浊汤治疗。基本方:土茯苓30g,萆30g,泽泻30g,泽兰20g,薏苡仁24g,当归20g,桃仁12g,红花12g。日1剂,水煎服。加减:红肿较重者加黄柏、苍术、金银花、汉防己、蚕沙、车前子;痹甚痛剧者加全蝎、蜈蚣、炒延胡索;关节漫肿、结节质软者加僵蚕、白芥子、陈胆南星;关节僵直畸形、结节质硬者加炮穿山甲、蜣螂、僵蚕、露蜂房;病程较久、反复发作者加祛风通络之品,如莶草、威灵仙、乌梢蛇、地龙等;属热者加寒水石、生地黄、虎杖;属寒者加制川乌头、制草乌头、细辛等。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西药。30日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判定疗效。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无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结果
本组58例经1~4个疗程治疗,治愈39例,好转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3%。
3.讨论
痛风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迈脏气衰弱,或饮食不节,沉湎醇酒,恣啖膏粱厚味等因素有关。长此以往,则脏腑功能失调。如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分清降浊失司,清气不升,浊阴不降,浊毒随之而生,入于血中,滞于经脉,久则瘀结为患。浊毒滞留血中,不得泄利,初始未甚,可不发痛,积渐日久愈滞愈甚,或适逢外邪相合,发为痛风;或痹阻经络突发骨节疼痛;或兼夹凝痰变生结节,痰浊瘀腐则见溃流脂浊,痰瘀胶固而致僵肿畸形。浊毒久稽,损伤脾肾,寒热错杂,壅塞三焦而有关格之证。纵观痛风,名为风而实非风,症似风本非风,而以浊毒瘀血为重。故自拟土苓降浊汤以降泄浊毒。方中土茯苓、萆为君,一以降泄浊毒,一以通利关节,甚为合拍,并以泽兰、当归等为佐使,泄脏腑之浊毒,化经脉之瘀滞,不但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又可解除骨节肿痛,再加饮食调护,而每每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