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核威胁,资源危机,医源性疾病,电脑犯罪,机器人和遗传工程的伦理学矛盾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人们对科学发展是否必然会给人类带来幸福表示疑问,甚至提出"回到过去"的口号。实际上,概率论的大数定律已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
大数定理指出:当随机事件(X)发生的次数(n)很大时,偶然性会互相抵消。使这些事件1n的结果(X1,X2,……,Xn)的算术平均值(-∑Xk)在概率意义下十分接近其数学期望(E(X))。nk=1
比如,由于硬币的两面是均衡的,我们可以计算出它抛掷落地后任一面朝上的概率均应是0.5,这就是数学期望。如果我们真的抛掷了很多次,就会发现实际的频率与0.5十分接近。而由手颤、空气紊流等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已被中和抵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科学已也是这样,人类在应用任何科学成果之前都据以往的经验对它的后果作了估计(数学期望),并在这种估计有益于人类时才进行应用。虽然各种偶然因素会使实际后果偏离估计,但这种偏离是双向性的(好的和坏的),而且按照大数定律,当一个科技成果应用足够长时间或/和应用了足够多的科技成果时,这些偏离会互相抵消,总的后果仍会符合"有益于人类"的数学期望。
在现实应用的科学发明和发现成果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如:由于治病的好处而使用药物,以后会偶然发现它们的一些副作用,如苯妥英钠导致牙龈增生,阿斯匹林导致韦氏综合征,等。但也有同样的机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些益处,如阿斯匹林治疗艾滋病和癌症,预防白内障,保护妊娠,预防心梗和脑卒中等等。又如:高压线产生的磁场原以为只对人体有害,会导致自杀率升高,现在又认为它有益于治疗"磁场不足症候群".再如,脂肪既可导致冠心病,又能预防癌症;精米面既损失VitB,又除去黄曲霉素;蛋黄原认为会导致冠心病,现却用之治疗冠心病。诸如此类甚多。
所以,“科学有益于人类”具有概率意义上的必然性,这就是科学乐观主义者的理论依据。正如甘哈曼在《第四次浪潮》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无法充满自信地说:“技术的推进绝对没有危险性。不过,以或然率来说,我们确信此种做法的胜算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