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普通生物学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在70-80年代,课程的学时较多,达150-200学时,以后逐渐减少为120学时、100学时、90学时、80学时等,在教学内容上多而细,包括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和生态学等内容。1993年,《植物学》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1997年,植物实验室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受到专家组好评。在1998年以前,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如农学、林学、茶学、园艺等开设《植物学》,在动物生产类专业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则开设《动物学》,在经、管、工等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则未开设生物学类课程。1996-1999年,我校文心田校长主持了国家的教改项目“构建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大基础教育,宽口径培养,按需要选择,主辅修结合,强能力训练,重素质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根据该成果的要求,按照“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从1999年新生入学开始,将《植物学》和《动物学》整合为一门课程——《普通生物学》,在生命科学类专业(包括植物生产类专业和动物生产类专业)开设,其目标是夯实生物学基础;而在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生物学基础》,其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注重文理渗透。
  生物学课程的改革辐度很大,课程内容和深度很难界定,各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时数都不完全相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知识不够,而后续课程又没有开设植物学和动物学。对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的《生物学基础》,内容太广、太难,学生不易接受,同时,由一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难度较大。鉴于这些问题,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农大和南京农大等的课程体系,我校于2004年9月对生物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进行了调整。对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从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个基本点出发,选择了9个专题,由8位教师分别讲授。在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普通生物学》,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遗传和变异、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等,后续课程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开设《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选修),在动物生产类专业开设《动物学》,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同时开设《植物学》和《动物学》。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2004级实施后,效果较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