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巯丙醇注射液带有两个巯基(-SH)。一个分子的二巯丙醇注射液结合一个金属原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二个分子的二巯丙醇注射液与一个金属原子结合形成较稳定的水溶性复合物。复合物在体内可重新离解为金属和二巯丙醇注射液,二巯丙醇注射液被氧化后失去作用。要在血浆中保持二巯丙醇注射液与金属2:1的优势和避免二巯丙醇注射液过高浓度的毒性反应,需要反复给药,一直用到金属排尽和毒性作用消失为止。二巯丙醇注射液的巯基与金属结合的能力比细胞酶的巯基为强,可预防金属与细胞酶的巯基结合和使已与金属络合的细胞酶复活而解毒,所以在金属中毒后应用越早越好。最好在接触金属后1~2小时内给药,4小时内有用,超过6小时再给二巯丙醇注射液,作用减弱。因此二巯丙醇注射液对急性金属中毒有效,而对慢性中毒虽能增加尿中金属排泄量,但已被金属抑制带有巯基细胞酶的活力已不能恢复,临床症状常无明显好转。对其他金属的促排效果,排铅不及依地酸钙钠,排铜不及青霉胺,对锑和鉍无效。二巯丙醇注射液与镉、铁、硒、银、铀结合形成复合物,但其毒性反应比原金属为大,故应避免应用,甲基汞慢性和其他有机汞化合物中毒时应用二巯丙醇注射液。可使汞进入脑组织,故应禁用。(医学教育网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