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社会医学 > 正文

慢性病自然史概述

——●●●聚焦热点●●●——

审核时间> 审核材料> 特惠活动>
社保要求> 中专报考> 核心考点>

  慢性病自然史,慢性病的自然病程可划分六个阶段:

  1.无危险阶段

  此阶段人们的周围环境和行为生活方式中不存在危险因素。

  2.出现危险因素

  随着年龄增加和环境改变,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出现了危险因素,由于作用时间短暂及程度轻微,危险因素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危害,或者对人体危害作用还不易被检出。

  3.致病因素出现

  随着危险因素数量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危险因素转变为致病因素,对机体产生危害的作用逐渐显现。

  4.症状出现

  这一阶段症状已经出现,组织器官发生可逆的形态功能损害,用生理生化的诊断手段可以发现异常的变化。

  一般临床医学的重点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5.体征出现

  症状和体征可能并行或程度不一的先后出现。患者自己能够明显感觉机体出现形态或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明显。

  即使停止危险因素的继续作用,一般也不易改变病程。

  采取治疗措施可以改善症状和体征,推迟伤残和减少劳动能的丧失。

  6.劳动力丧失

  疾病发展进程的最后阶段。由于症状加剧,病程继续发展,丧失生活和劳动能力。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从疾病自然史的第一阶段开始,即在疾病尚未出现时就采取措施,通过评价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教育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危险因素出现。

  在危险因素已经出现时,测定危险因素,计算它可能造成的危害,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

  因此,从疾病自然史的观点分析,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预防慢性病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