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和6.5cm处有两条较大的皮动脉,可供养膝下10cm以下小腿内侧皮肤,以这两条皮支血管为蒂形成内踝上皮瓣,修复髁部及小腿远端创面。
皮瓣设计:皮瓣切取 皮瓣转移。
应用解剖:胫后动脉下段位置表浅,位于胫骨后方,趾长屈肌与跟腱之间沟内。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cm和6.5cm发出两条较大的肌间隙筋膜皮肤穿血管,并与其它穿动脉相互吻合,参与小腿内侧筋膜血管链的构成。 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恒有两条伴行静脉,将静脉引流至深部的胫后静脉。皮瓣设计: 以胫骨内侧髁中点向跟腱与内踝中点作一连线,即为胫后动脉中下段的投影线,亦是皮瓣设计的轴心线。在内踝上方以超声多普勒进行探测,标出内踝上穿血管的发出位置。也可在皮瓣的轴心线于内踝尖上方4cm和7cm各作两点标记。尽管理论上此筋膜穿支供养上至膝下10cm、下至内踝尖、两侧至前、后正中线的广大皮区,但实际应用时,以长不超过15cm,宽4cm左右(不超过10cm)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