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资格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士资格 > 辅导精华 > 正文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热点内容推荐

每日一练> 课程详情>
考试政策> 学习资料>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该项检测?肝素治疗在临床常见,医学教育网小编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护士考试,专门整理了抗凝物质检测之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如下。

【参考值】发色底物法:108.5%±5.3%

【临床意义】

1.活性增高

可导致出血,见于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肝炎,使用抗凝药物等。

2.活性减低

可导致血栓形成,见干先天性:和获得性抗凝血酶皿缺乏症(血栓前怒、栓性疾病、DIC和肝脏疾病等)。

(二)血浆肝素定量测定

【参考值】0IU/ml

【临床意义】用于监测肝素的合理用量。肝素治疗有效而临床又较少出现出血,血条肝素浓度以0.2~0.5IU/ml 为宜。

本篇文章带大家了解了“抗凝物质检测之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想要了解更多护士资格考试知识点及核心考点请关注>>护士资格考点总结提示>>2020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练习题库

相关推荐

护士执业资格备考“100问”

备考护士资格如何科学刷题?

2020护士资格备考重点“隔离技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6年护士资格课程

豪华通关班

6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