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会对细粒棘球绦虫病的病理生理比较感兴趣,为此,医学教育网编辑特地为您准备了这篇关于“细粒棘球绦虫病的病理生理”的文章,希望对您有帮助。
细粒棘球绦虫是绦虫类最细小的一种,其成虫主要寄生在狗的小肠内,狗是最重要的终宿主和传染源,亦寄生于狼等其他肉食动物。细粒棘球绦虫的虫体长2~7mm,雌雄同体,由一个头节和三个体节(即幼节、成节和孕节)组成。头节顶有顶突及大小两圈小钩,并有四个吸盘。
孕节内含有感染性的虫卵。被孕节或虫卵污染的水或食物中间宿主如羊、牛、猪、家兔、骆驼等家畜及人食入后,即在胃或十二指肠内孵化,六钩蚴脱壳而出,先附着于小肠粘膜,再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经门静脉到达肝,故肝包虫病最多见。少部分可通过肝经右心到肺,极少数可通过肺循环而到达全身其他器官。
但六钩蚴也可从肠壁侵入淋巴管,经胸导管直接进入血流而至全身各处。幼虫经过数月的发育,即成为囊状幼虫,称为棘球蚴或包虫囊。棘球蚴内含有很多原头蚴(头节),如果含棘球蚴的器官被狗、狼等吞食,其中的每一个原头蚴均能在小肠壁发育为成虫。以后陆续排出孕节和虫卵,造成污染和感染。
以上关于“细粒棘球绦虫病的病理生理”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