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牙周病 > 正文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临床表现是口腔主治医师考试中常出现的内容,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如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复习掌握。

1.本病好发于18~30岁的年轻人,男性多见,儿童较少见,但在较贫困地区和国家可发生于营养不良或患传染病(如麻疹、疟疾)的儿童。

2.起病急,病程较短(数天至2周)。

3.本病特征为牙间乳头和边缘龈的坏死,好发于下前牙的唇侧牙龈。起始时龈乳头充血水肿,于个别牙间乳头的顶端发生坏死性溃疡,使牙间乳头中央凹下如火山口状,上覆灰白色污秽的坏死物。轻症者牙间乳头红肿,外形尚完善,若不仔细检查很易与龈缘炎混淆。病变迅速扩展至乳头及边缘龈,使龈缘如虫蚀状,表面覆坏死假膜,易于擦去。病变一般不波及附着龈。在坏死区和正常牙龈之间常有一窄的“红边”为界。

4.患处牙龈极易出血,可有自发出血,患者常述晨起时枕头有血迹,口中有血腥味。

5.疼痛明显,或有牙龈撑开感和胀痛,唾液多且黏稠。有典型的腐败性口臭。

6.轻症患者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重症者可有低热、疲乏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等。

7.急性期如未能及时治疗,坏死可扩延至组织形成坏死性龈口炎。在全身抵抗力极度低下者还可合并感染产生荚膜杆菌,使面颊部组织迅速坏死穿孔,称为走马牙疳(noma),患者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死亡。现走马牙疳在我国几乎已绝迹。

8.如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发作可成为慢性坏死性龈炎,牙间乳头破坏严重,甚至消失。在连续数牙间乳头被破坏及坏死,龈缘呈反波浪形,即正常时龈缘呈波浪起伏的外形,乳频处高于唇舌侧中央处,而在患本病时乳头消失而低于唇舌面中央的位置,故呈反波浪形。牙间乳间处牙龈颊舌侧分离,可从牙面翻开,下方的牙面有牙石和软垢,牙龈一般无坏死物。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形成,称为坏死溃疡性牙周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periodontitis)。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各位口腔主治医师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