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方案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为帮助大家了解,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要从全身和局部两个方面考虑,但对轻度感染,仅用局部治疗即可治愈。
1、口腔颌面部感染局部治疗:注意局部清洁,减少活动和不良刺激。炎症早期可外敷药物、针灸、封闭和理疗,有消炎、消肿、解毒、止痛的作用。常用外敷药有金黄散、六合丹,敷于患处皮肤表面,可使炎症消散或局限。
2、口腔颌面部感染手术治疗:局部脓肿形成时,应及时进行切开引流术,使脓液、坏死感染物迅速排出,减少毒素吸收;减轻局部肿胀、疼痛及张力,缓解对呼吸道和咽腔的压迫,避免发生窒息;防止感染向邻近间隙蔓延,防止向颅内、纵隔和血液扩散。避免严重并发症;防止发生边缘性骨髓炎。
切开引流的指征:①发病时间,牙源性感染3一4天,腺源性感染5一7天,经抗生素治疗后,仍高热不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者;②局部肿胀、跳痛、压痛明显者;③局部有凹陷性水肿,有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者;④腐败坏死性感染,应早期广泛切开引流;⑤脓肿已穿破,但引流不畅者;⑥蜂窝织炎已累及多间隙,出现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者。
进行切开引流术时应注意:①切口部位应在脓肿低位,有利于引流通畅;②尽可能在日内引流,必须在面部作切口引流者,应顺着皮纹方向或在面部比较隐蔽处作切口,愈合后瘫痕不明显,如发际内,颌下区、耳屏前或耳后区等部位;③同时注意避开重要解剖结构,勿损伤面神经、知名动静脉、腮腺导管和颌下腺导管,避免造成大出血、面瘫、涎疹等并发症;④切口长度应视脓肿大小、深浅和部位而定,原则上不超过脓肿边界以外,切口内外径应等大,才有利于引流通畅;⑤手术操作应准确、快速、轻柔,忌挤压,一般病员均可在局麻下手术,表浅脓肿也可用表面麻醉,用尖刀刺破后,再向两侧扩大切口以利引流;深部脓肿应作穿刺;;若为多间隙感染,逐个分离脓腔,置人引流管进行贯穿引流;颌周间隙脓肿引流,应将部分肌肉附着处切断,以便引流通畅,同时探查骨面是否粗糙,有无死骨形成,牙源性感染应切开相应区域的骨膜,才能达到彻底引流;⑥口内切开用橡皮片引流,口外切开浅层脓肿用橡皮条引流,深部脓肿用凡士林纱条或橡皮管引流。术后每日根据引流脓液的多少,确定换药次数,脓多勤换,脓少少换。脓肿缩小变浅、无分泌物时,则停放引流物,用油纱布保护创口,促进愈合。
3、口腔颌面部感染全身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病发全身中毒症状时,应在局部处理的同时,全身给予支持治疗,并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中选择有效的抗生素非常重要。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应根据抗菌谱选择针对性的药物。临床上一般先根据诊断、感染来源、临床表现、脓液性状和脓液涂片革兰染色等,初步估计致病菌后选择抗菌药物,但对严重感染者,应在治疗前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作为治疗中药物调整的依据。
“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方案一般从哪些方面考虑?”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对想要了解相关问题的人提供参考,更多口腔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口腔医学知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