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表皮样癌
|
特点
|
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
占唾液腺恶性肿瘤的30%,女性多见。
90%发生于腮腺。小唾液腺最常见于腭部。
|
临床表现
|
生长缓慢,无痛。直径多在2~4cm,形态不规则,活动度较差,质地中等硬,部分区域有囊性感。
高分化者与多形性腺瘤相似,但常无包膜,有散在的小囊腔。
高度恶性者与癌相似,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楚,向周围浸润。
剖面实性,囊腔很少,常见出血和坏死。
|
病理表现(重点)
|
根据三种主要细胞成分的比例及细胞分化程度,分为3种类型:
①高分化(低度恶性)型:黏液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为主,占肿瘤细胞的50%以上,中间细胞较少。
②低分化(高度恶性)型:构成细胞主要是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较少,低于10%,散在于表皮样细胞之间。肿瘤细胞异形性及核分裂象明显。
③中分化(中度恶性)型:介于上述两型之间。
|
腺样囊性癌
|
特点
|
也称圆柱瘤。占唾液腺恶性肿瘤的27%。40~60岁多见
生长缓慢,呈圆形或结节状,质地中等硬。
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浸润周围神经可引起疼痛和神经麻痹。
|
临床表现
|
直径约3cm,实性肿块,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
|
病理表现
|
肿瘤实质细胞主要为导管内衬上皮细胞和变异肌上皮细胞。
这两种细胞排列成管状、筛状和实性结构。
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和排列方式分为三种组织类型:
①腺性(筛状)型:肿瘤内含有筛孔状囊样腔隙,与藕的断面相似;筛孔内充满嗜酸或嗜碱性黏液样物质,腔隙周围有基底膜样结构。
②管状型:肿瘤细胞形成小管状或条索状结构为主。
③实性型:肿瘤细胞排列成大小不等的上皮团,大的团块中心组织可变性坏死,管状和筛孔状结构较少。实性型通常比其他类型容易复发和早期转移,预后差。
肿瘤细胞常浸润神经,甚至沿神经扩展相当远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