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蛀牙或虫牙,是由于牙齿硬组织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
1. 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早期龋病可能仅表现为牙齿表面的小范围脱矿,呈现为白色或者灰白色的斑点,这些变化通常发生在牙釉质上。
2. 龋洞形成:随着病情的发展,病变部位会逐渐软化并脱落,形成明显的龋洞。初期的龋洞较小且浅表,随后可向深部扩展直至侵犯到牙本质甚至髓腔。
3. 牙齿敏感:患者在吃冷、热、酸、甜食物时可能会感到牙齿疼痛或不适感,这是因为外界刺激通过暴露出来的微小孔隙直接作用于牙本质上的神经末梢所致。
4. 疼痛症状:当龋洞较深达到牙本质层时,受到温度变化或者化学物质(如糖分)的刺激后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反应;若进一步发展至接近髓腔,则可能引发自发性、阵发性的剧烈疼痛,即牙髓炎的症状。
5. 牙齿变色和质地改变:随着龋病的发展,受累牙齿的颜色会逐渐加深,从最初的白色斑点变为黄褐色直至黑色。同时,病变区域的硬度也会降低,触诊时可感觉到明显的软化区。
6. 发生并发症:重度龋病未经治疗可能会导致牙髓感染、根尖周炎等严重后果,甚至引起全身性疾病如心内膜炎等。
临床检查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主诉、视诊、探针检查以及X线片来确诊龋病的程度和范围,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所有医考生
这一份考生必须有的“搞”分资料
赶快来解锁!
2025年医师资格
《笔试“搞”分秘籍》
全方位帮你综合备考笔试
快扫码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