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医学的概念、产前检查的时间及内容有哪些?相信很多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都很关心,医学教育网编辑为大家整理总结如下:
我国对围产期的定义为: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并以此计算围产期死亡率。
首次产前检查应从确诊早孕时开始。
复诊产前检查在妊娠20~36周,每4周复诊检查1次,妊娠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即于妊娠20周、24周、28周、32周、36周、37周、38周、39周、40周共进行9~11次例行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应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骨盆测量
1)骨盆外测量
①髂棘间径: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②髂嵴间径: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25~28cm。
③骶耻外径: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18~20cm。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上角。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侧尺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④坐骨结节间径或称出口横径: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属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径<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⑤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正常值8~9cm。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⑥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宽度。
2)骨盆内测量
①对角径、真结合径:为骶岬上缘中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正常值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称真结合径,正常值11cm。测量时检查者伸入阴道内的中指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对角径>12.5cm。对角径测量时期以妊娠24~36周、阴道较松软时进行为宜。
②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10cm。坐骨棘间径是中骨盆最短的径线,此径线过小会影响分娩过程中胎头的下降。
③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能容纳3横指(5.5~6cm)为正常,否则为中骨盆狭窄。
编辑推荐:
考前1周必背考点!临床执业医师26大系统考试重点归纳总结!
2020年国家临床执业医师机考时间/机考规则/考试流程/注意事项/答题技巧
全国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考前须知/注意事项/温馨提示
2020年临床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全真模拟试卷第一单元150题(全)
以上关于“临床执业医师考点:围产医学的概念、产前检查的时间及内容有哪些?”的文章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提前预祝大家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