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字元化,又名旉(音“敷”),沛国谯县(今安徽)人,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其生卒年代不详,但《后汉书》与《三国志》专门为其立传,据传记中的描述推测,华佗大约生于公元2世纪初叶,死于建安十三年(208)以前。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华佗”。
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其行医足迹遍及今天的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沛国之相陈珪和太尉黄琬曾多次召他做官,但华佗更醉心于精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医学|教育网|整理。因其医术精湛、技艺高超而被曹操征召到许昌做侍医,但华佗更乐于在民间行医,又思乡心切,遂告假还乡,并多次假托妻子生病,不顾曹操命令,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他临死以前,曾将自己所撰医书给狱吏,但狱吏“畏法而不敢受”,于是华佗“索火烧之”,因此华佗的著作未能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