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膜性肾病发病原因及机制-内科主治医师辅导资料

肾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复习资料精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膜性肾病发病原因及机制

膜性肾病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膜性肾病。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大多与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 (PLA2R)相关,PLA2R抗体与足细胞上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继而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形成C5b-9膜攻击复合物,损伤足细胞,破坏肾小球滤过屏障,产生蛋白尿。

而很多系统性疾病以及一些药物、毒物、肿瘤或环境因素,则可以导致继发性膜性肾病。

特发性膜性肾病沉积物局限于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 的上皮侧,一般不伴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局部炎症反应,如有,则需排除继发性膜性肾病可能。膜性肾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部分患者伴有镜下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膜性肾病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常见病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在我国,膜性肾病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在西方国家,膜性肾病所占的比例大约为30%.儿童不仅膜性肾病的发生率低(<5%),而且大多为继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于慢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6年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