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多种原因致弥漫性微血管内血栓形成,继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纤维蛋白溶解亢进而发生的出血综合征。本征亦称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纤维蛋白综合征。病因如下:
1.妊娠并发症:羊水栓塞,先兆子宫破裂。
2.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出疹性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华佛氏综合征,恶性疟疾。
3.大量组织损伤与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的复合性外伤,体外循环,胸部,盆腔及前列腺手术等。
4.肿瘤及血液病:前列腺癌,肺癌,消化道各种粘液腺癌,各种急性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
5.心、肺、肾、肝等内脏疾患: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的心力衰竭、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溶血尿毒综合征、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糖尿病酸中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四周炎等结缔组织病。
症状如下:
一、出血:轻者可仅有少数皮肤出血点,重症者可见广泛的皮肤、粘膜瘀斑或血肿,典型的为皮肤大片瘀斑,内脏出血,创伤部位渗血不止。
二、血栓有关表现:皮肤血栓栓塞:最多见,指端、趾端、鼻尖、耳廓皮肤发绀,皮肤斑块状出血性坏死,干性坏死等。肾血栓形成: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最常见。肺血栓形成:呼吸困难、紫绀、咯血、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功能衰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胃肠道血栓形成:胃肠道出血、恶心、呕吐与腹痛。脑血栓形成:烦燥、嗜睡、意识障碍、昏迷、惊厥、颅神经麻痹及肢体瘫痪。
三、休克:肢端发冷、青紫、少尿和血压下降。以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DIC较为多见。
四、溶血:因微血管病变,红细胞通过时遭受机械性损伤,变形破裂而发生溶血。临床上可有黄疽、贫血、血红蛋白。
五、原发病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