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慢性呼吸衰竭用呼吸兴奋剂的方法:
A 不必给氧
B 给高浓度氧(>50%)
C 给低浓度氧(25%-30%)
D 间断给氧
E 给氧浓度可稍高(35%)
慢性呼衰给氧应该是低浓度不超过35%,为什么选E不是选C啊?谢谢!
【回答】学员lfj197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你好。我描叙一下:
氧疗 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
(一)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 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以及弥散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较好地纠正缺O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患者提高吸入氧浓度后,可增加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改善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氧的摄入,使PaO2有所增加。对弥慢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浓度(35%~45%),纠正缺O2,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
对肺炎所致的实变、肺水肿和肺不张引起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动脉分流性缺O2,因氧疗并不能增加分流静脉血的氧合,如分流量小于20%,吸入高浓度氧(>50%)可纠正缺O2;若超过30%,其疗效差,如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会引起氧中毒。
(二)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 其氧疗原则应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其原理如下。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者缺O2伴CO2潴留是通气不足的后果,由于高碳酸血症的慢性呼衰患者,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O2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O2血症的刺激,患者的呼吸变慢而浅,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可陷入CO2麻醉状态,这种神志改变往往与PaCO2上升的速度有关;吸入高浓度的O2解除低O2性肺血管收缩,使高肺泡通气与血流比(VA/QA)的肺单位中的血流向低VA/QA比肺单位,加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生理死腔与潮气量之比(VD/VT)的增加,从而使肺泡通气量减少,PaCO2进一步升高;根据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的特性,在严重缺O2时,PaO2与SaO2的关系处于氧离解曲线的陡直段,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但仍有缺O2,能刺激化学感受器,减少对通气的影响;低浓度O2疗能纠正低肺泡通气量(VA)的肺泡氧分压(PaO2),此与吸入不同氧浓度时肺泡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曲线,都有前段陡直,后段平坦的特点。当吸入氧浓度在30%以上时,虽肺泡通气量低于1.5L/min,肺泡氧分压保持在10.67kPa(80mmHg),而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超过13.3kPa(100mmHg)。一般吸入低浓度O2,PaCO2上升不超过17/21,即PaO2上升2.8kPa(21mmHg),则PaCO2上升不超过2.26kPa(17mmHg)。
(三)氧疗的方法 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1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1O2=21+4×吸入氧流量(L/min)。但应注意同样流量,鼻塞吸入氧浓度随吸入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给低通气量吸入,实际氧浓度要比计算的值高;高通气时则吸入的氧浓度比计算的值要低些。
【追问】A 不必给氧
B 给高浓度氧(>50%)
C 给低浓度氧(25%-30%)
D 间断给氧
E 给氧浓度可稍高(35%)
慢性呼衰给氧应该是低浓度不超过35%,为什么选E不是选C啊?谢谢!
老师我还是有点不明白....
【回答】学员ZHW00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请简洁重点介绍一下此题?
【回答】学员l196825,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本题说的是“用呼吸兴奋剂时的给氧方法”,此时的给氧浓度可稍高一些,若无呼吸兴奋剂,则应低浓度给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老师能不能简单的解释下为什么选e不选c的原因?
【回答】学员gzm781219,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老师您确实需要简单解释一下?你解释的太复杂。谢谢
【回答】学员zxd19710818,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没听明白
【回答】学员xuxu99156915,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本题说的是“用呼吸兴奋剂时的给氧方法”,此时的给氧浓度可稍高一些,若无呼吸兴奋剂,则应低浓度给氧。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下面引用由lfj1978在2012-03-13 10:23:00.0发表的内容:
慢性呼吸衰竭用呼吸兴奋剂的方法:
A 不必给氧
B 给高浓度氧(>50%)
C 给低浓度氧(25%-30%)
D 间断给氧
E 给氧浓度可稍高(35%)
慢性呼衰给氧应该是低浓度不超过35%,为什么选E不是选C啊?谢谢!
【回答】学员knhammock,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慢性呼衰,常有严重CO2潴留,持续低流量(低浓度)给氧,吸入氧浓度控制为不超过35%。鼻导管给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3)呼吸兴奋剂应用 呼吸兴奋剂兴奋呼吸中枢→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促进病人清醒,有利于咳嗽、排痰;适用于严重通气不足、神志不清、呼吸浅慢者;配合氧疗(防止氧疗造成呼吸抑制)。注意:必须保持气道通畅;严重限制性通气障碍或广泛肺内病变时,只增加频率,不增加潮气量,效果差;增加机体耗氧量,缺氧加重。
【追问】能不能简单直接一点,看不懂?
【回答】学员zhangfeiaqh,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机械通气包括哪些?
【回答】学员ggwendy,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机械通气装置,有如下类型:
1、定容型(容量转换型) 能提供预定的潮气量,通气量稳定,受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影响小,通气量稳定,适用于气道阻力大、经常变动或无自主呼吸的危重患者。
2、定压型(压力转转型) 输送气体到肺内,当压力达到预定数值后,气流即终止。其潮气量受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影响较大,但结构简单、同步性能好,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病情较轻的患者。
3、定时型(时间转换型) 能按预定吸气时间送气入肺。通气量一般较稳定,具有定容和定压两型的一些特点。
4、高频通气机 能提供大于正常呼吸频率2倍以上而潮气量小于解剖无效腔的机械通气方式。用于不适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外科手术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治疗。
5、简易球囊式呼吸机 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由于全系手工操作,其工作参数不易掌握。常用于急诊、野战条件下的急救。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可选择控制通气、辅助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间歇强制指令通气及压力支持通气等。
【追问】不明白为什么选E而不是C,不明白上面老师讲些什么?
【回答】学员yaodunwei666,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追问】这个题目是问慢性呼吸衰竭,不是应该低浓度吸氧吗?
【回答】学员dengzhanzhi,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慢性呼吸衰竭病人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加大吸氧浓度(40%),因为呼吸中枢兴奋剂的使用使机体耗氧量增大。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
下面引用由knhammock在2012-03-27 13:43:00.0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lfj1978在2012-03-13 10:23:00.0发表的内容:
慢性呼吸衰竭用呼吸兴奋剂的方法:
A 不必给氧
B 给高浓度氧(>50%)
C 给低浓度氧(25%-30%)
D 间断给氧
E 给氧浓度可稍高(35%)
慢性呼衰给氧应该是低浓度不超过35%,为什么选E不是选C啊?谢谢!
【回答】学员23391175,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慢性呼吸衰竭多有一定的基础疾病,但急性发作发生失代偿性呼衰,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呼衰处理的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下,改善缺O2和纠正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
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如用多孔导管通过口腔、咽喉部,将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用溴已新喷雾吸入,亦可保留环甲膜穿刺塑料管,注入生理盐水稀释分泌物,或用支气管解痉剂β2兴奋剂扩张支气管,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吸入缓解支气管痉挛;还可用纤支镜吸出分泌物。如经上述处理效果差,则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二、氧疗
是通过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的氧。
(一)缺氧不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 氧疗对低肺泡通气、氧耗量增加,以及弥散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较好地纠正缺O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患者提高吸入氧浓度后,可增加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改善它周围毛细血管血液氧的摄入,使PaO2有所增加。对弥慢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损害、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缺氧,并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浓度(35%-45%),纠正缺 O2,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
对肺炎所致的实变、肺水肿和肺不张引起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肺内动脉分流性缺O2,因氧疗并不能增加分流静脉血的氧合,如分流量小於20%,吸入高浓度氧(>50%)可纠正缺O2;若超过30%,其疗效差,如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会引起氧中毒。
(二)缺氧伴明显二氧化碳潴留的氧疗 其氧疗原则应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其原理如下。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者缺O2伴CO2潴留是通气不足的后果,由於高碳酸血症的慢性呼衰患者,其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反应性差,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O2血症对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O2血症的刺激,患者的呼吸变慢而浅,PaCO2随之上升,严重时可陷入CO2麻醉状态,这种神志改变往往与PaCO2上升的速度有关;吸入高浓度的O2解除低O2性肺血管收缩,使高肺泡通气与血流比(VA/QA)的肺单位中的血流向低VA/QA比肺单位,加重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引起生理死腔与潮气量之比(VD/VT)的增加, 从而使肺泡通气量减少,PaCO2进一步升高;根据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的特性,在严重缺O2时,PaO2与SaO2的关系处于氧离解曲线的陡直段, PaO2稍有升高,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但仍有缺O2,能刺激化学感受器,减少对通气的影响;低浓度O2疗能纠正低肺泡通气量(VA)的肺泡氧分压(PaO2),此与吸入不同氧浓度时肺泡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曲线,都有前段陡直,后段平坦的特点,见图2-6-4。当吸入氧浓度在30%以上时,虽肺泡通气量低于1.5L/min,肺泡氧分压保持在10.67kPa(80mmHg),而肺泡二氧化碳分压(PaCO2)将超过13.3kPa (100mmHg)。一般吸入低浓度O2,PaCO2上升不超过17/21,即PaO2上升2.8kPa(21mmHg),则PaCO2上升不超过 2.26kPa(17mmHg)。
(三)氧疗的方法 常用的氧疗为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吸入氧浓度(F1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1O2=21+4×吸入氧流量(L/min)。但应注意同样流量,鼻塞吸入氧浓度随吸入每分钟通气量的变化而变化。如给低通气量吸入,实际氧浓度要比计算的值高;高通气时则吸入的氧浓度比计算的值要低些。
谢谢
祝您学习愉快!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