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生理学 > 正文

核酸的变性以及继发效应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1)核酸的变性:在理化因素作用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形成无规则单链结构的过程。变性核酸将失去其部分或全部的生物活性。核酸的变性并不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其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DNA变性后,它的一系列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①增(高)色效应:天然状态的DNA在完全变性后,紫外吸收(260nm)值升高,即增色效应。

②Tm值:随DNA变性增加,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逐渐增加,该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称为核酸的解链温度或融解温度,用“Tm”表示。

Tm值影响因素:GC含量,GC含量越高,Tm值越大;核酸分子量,核酸分子量越大,Tm值也越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