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大气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很大变化。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中间层(上界为85km左右)、热成层(上界为800km左右)和逸散层(没有明显的上界)。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平均厚度约12km.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污染物绝大多数在对流层聚集。因此,对流层的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大,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对流层 是大气圈贴近地面且密度最大的一层。该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不同而异。赤道处为16km左右,两极处为8km左右。夏季较厚、冬季较薄。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对流层有以下特点:
(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2)对流运动显著
(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平流层 位于对流层之上,其上界高度约在50km左右。该层的特点是:
(1)气温的垂直分布,下层温度随高度变化小,约在22km以下,气温不随高度增加而变化,恒定在-52℃~-60℃,故该层又称同温层。约在22~35km处,有一厚度约为10km的臭氧层,在22km~27km高度处,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能吸收短波紫外线。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该层的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的。
(2)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首先,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成为人类生存的天然屏障。其次,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很好医`学教育网整理,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3.中间层 位于平流层之上,其上界高达80km左右。空气更稀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层顶部的温度可降至-92℃。
4.热层 位于中间层之上,其上界可达500km左右。层内温度极高,而且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昼夜变化很大。层顶部的温度可达200~1700℃。
5.外大气层(又称逸散层) 从500km高度往上,没有明显的上界,是大气圈的最外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