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 砂仁酒拌九蒸九晒八两 山茱肉酒润 山药 四两 茯苓 拌乳 丹皮、泽泻 三两,黄蘗、知母各二两。
清·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内六味地黄丸条下有附载,云:“本方加黄蘗﹑知母各二两,名知蘗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汪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六味地黄丸补真阴,除百病。本为宋.钱仲阳从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八味丸)减桂﹑附而成。原为主治小儿“五迟”(发育不良)证。现广泛用於肾阴亏虚的各种证候,如:腰膝痠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牙齿动摇﹑小便淋沥﹑舌红少苔﹑脉沈细数。但知柏八味丸却并非钱氏首创。
考知柏八味丸应出於明·张介璸〈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新方八阵,寒阵载:“滋阴八味丸:治阴虚火盛,下焦湿热等证。此方变丸为汤即名滋阴八味煎。
山药四两﹑丹皮三两﹑白茯苓三两﹑山茱萸肉四两﹑泽泻三两﹑黄柏盐水炒三两﹑熟地黄八两蒸捣﹑知母盐水炒三两。
右加炼蜜捣丸,梧桐子大,或空心或午前滚白汤或淡盐汤送下百馀丸。”此方即今知柏八味丸,又名知柏地黄丸。其滋阴降火之力,较之六味地黄丸而更强,现代用於肾结核﹑尿路感染﹑高血压及急性青光眼。
清·费伯雄《医方论》[卷一 补养之剂]知柏八味丸
大熟地八两山茱肉四两山药四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牡丹皮三两知母二两黄柏二两蜜丸。
知柏八味虽云壮水制火,究竟苦寒太过,徒伤胃气,水亦无以滋生,不如用介类潜阳生精益髓之法为妥。或肾有邪火,强阳不萎等症,可以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