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执业/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灾后怎样预防和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打卡第二期>

地震洪涝灾害过后,我们需要警惕钩端螺旋体病的蔓延。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简称钩体病。多发生于夏秋汛期的抗洪救灾和在田间作业的人员。主要传染源是老鼠和猪、狗、牛,带有这种病菌的鼠和猪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钩端螺旋体,洪涝期间,人接触了被这种尿液污染的水就会受到传染。由于大雨,地面土壤被稀释接近中性,为钩体的生存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家畜动物的带菌量大大增加,排菌时间也随之延长,加之洪水泛滥时,很多地区的鼠洞及牲畜饲养场被洪水淹没,大量的病原体伴随洪水四处漂流,同时又有大批鼠类和牲畜迁移至未被淹没的地区,大大增加了传播的范围。人们在抗洪救灾或抢割水稻的过程中难免会接触疫水,钩体就往往在此时穿越人的皮肤、粘膜(特别是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人体内医|学教育网整理,一般经过1~2周左右的潜伏期,便会发病。

该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无力、小腿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睛发红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脑、肺、肾等重要器官损伤,并危及生命。病人应卧床休息,并用青霉素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有:①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②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③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力、④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小便,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⑤有条件的可接种钩体菌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⑤病人粪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无忧实验班

2025课程

27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