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志变化,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在中医理论中,人的情志活动,除了为心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方能保持精神乐观,心情舒畅,气血和平,五脏协调。反之,若肝主疏泄功能障碍,气机失调,就会导致精神情志活动的异常,表现为如下两方面:一是肝的疏泄功能减退,导致人体气机阻滞不畅,不但出现胸胁、两乳的胀闷疼痛,同时还可出现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多疑善虑等病理现象,中医称之为肝郁,或肝气郁结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是肝的疏泄功能太过,情志亢奋,出现头胀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甚则不能卧寐等症状,中医称之为肝火亢盛。此外,肝调畅情志与肝藏血密切相关。肝藏血,血舍魂,肝血充足,肝体得到肝血的滋养,则疏泄功能正常,方能很好地调节情志活动。若肝血亏损,疏泄无权,则出现种种情志活动异常的病症,如惊骇多梦,卧寐不安,梦游等。肝疏泄失职,可引起情志的异常。反之,也可因外界七情的刺激,特别是郁怒,或在长久反复的不良刺激下,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产生肝气郁结或气滞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学又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暴怒则伤肝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