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卫生标准 > 正文

包虫病诊断标准附录B

——●●●聚焦热点●●●——

报名时间> 考试公告> 各地动态>
重大变动> 摸底测试> 资料0元领>

包虫病诊断标准附录B: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1B超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1.1囊型包虫病的B超影像学诊断与分型:囊型包虫病在B超影像中分为六型,即囊型病灶(CL型),单囊型(囊型包虫病Ⅰ型),多子囊型(囊型包虫病Ⅱ型),内囊破裂型(囊型包虫病Ⅲ型),实变型(囊型包虫病Ⅳ型)和钙化性(囊型包虫病Ⅴ型)。

B.1.1.1囊型病灶:囊壁不清晰,含回声均匀内容物,一般呈圆型或椭圆型。

B.1.1.2单囊型:棘球蚴囊内充满水样囊液,呈现圆形或卵圆形的液性暗区。棘球蚴囊壁与肝组织密度差别较大,而呈现界限分明的囊壁。本病的特异性影像为其内、外囊壁间有潜在的间隙界面,可出现“双壁征”。B超检测棘球蚴囊后壁呈明显增强效应,用探头震动囊肿时,在暗区内可见浮动的小光点,称为“囊沙”影像特征。

B.1.1.3多子囊型:在母囊暗区内可呈现多个较小的球形暗影及光环,形成“囊中囊”特征性影像。B超或CT显示呈花瓣形分隔的“车轮征”或者“蜂房征”。

B.1.1.4破裂型:内囊破裂:肝包虫破裂后,囊液进入内、外囊壁间,出现“套囊征”;若部分囊壁由外囊壁脱落医学|教育网整理,则显示“天幕征”,继之囊壁塌瘪,收缩内陷,卷曲皱折,漂游于囊液中,出现“飘带征‘’。

B.1.1.5实变型:棘球蚴囊逐渐退化衰亡,囊液吸收,囊壁折叠收缩,继之坏死溶解呈干酪样变,B超检查显示密度强弱相间的“脑回征”。

B.1.1.6钙化型:包虫病病程长,棘球蚴外囊肥厚粗糙并有钙盐沉着,甚至完全钙化。B超显示棘球蚴囊密度增高而不均匀,囊壁呈絮状肥厚,并伴宽大声影及侧壁声影。

B.1.2泡型包虫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分型:

B.1.2.1浸润型:B超显示肝脏增大,探及低密度与高密度共存的回声光团,周围边界模糊,后方声束衰减。

B.1.2.2病灶钙化型:多房棘球蚴在侵蚀肝组织的过程泡型包虫病病灶中发生钙盐沉积,早期即出现点状钙化颗粒,随着病程延长,钙化颗粒融合成絮状或不规则的大片钙化灶。B超显示在肝内探及低中密度占位病变,内有散在钙化点或不规整的大片钙化强回声光团伴声影。

B.1.2.3病灶液化空洞型:多房棘球蚴增殖成巨块病灶,其中心部因缺血坏死,液化成胶冻状,形成形态不规整的坏死液化空腔。B超显示在不均质强回声光团内出现形态不规则、无回声的大块液性暗区,后方回声增强,呈“空腔征”。

B.2.X线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2.1肺囊型包虫病:直径小于2cm棘球蚴囊为密度较低、边缘粗糙、模糊不清的球形阴影。较大的棘球蚴囊轮廓清晰,边缘整齐,界限锐利,密度均匀,圆形、卵圆形或有切迹呈分叶状、单发或多发的孤立的囊性阴影。由于棘球蚴囊的挤压可出现气管、心脏的移位。肺下叶的棘球蚴囊可出现随呼吸而变形的特征(包虫呼吸症)。

B.2.2肝囊型包虫病:腹部平片显示肝脏轮廓增大,肝顶部棘球蚴囊使右膈隆起或突入胸腔。较大的棘球蚴囊可使膈肌升高,呼吸移动度减弱,甚至挤压心脏左移。肝中下部的棘球蚴囊使膈肌抬高不明显,在肝下缘可见密度较高的半球形阴影。棘球蚴囊钙化时可见钙化影。

B.3计算机断层扫描(CT)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B.3.1肝囊型包虫病:较大的棘球蚴囊肝脏轮廓扩大,在肝实质内显示大小不等的类球形囊状占位阴影。内囊壁光滑,厚度1mm~3mm,CT值30Hu~40Hu.囊内充满液体呈水样密度,CT值10Hu~20Hu.外囊壁较厚,3mm~8mm,可显示双壁征,CT值30Hu~50Hu界线清楚,加强扫描时周围肝组织密度增加而棘球蚴囊密度不增加,显示边界明显,可与血管瘤、肝癌鉴别。子囊液的密度低于母囊液,含有子囊时,显示有密度略低的多个较小的圆形低密度影。过多的子囊可充满母囊,相互挤压呈方形、菱形呈蜂房状。钙化的外囊呈不规则的“蛋壳”状结构,亦可呈斑块装、条状或整个棘球蚴囊全部钙化,CT值>60Hu.内囊破裂后,囊壁塌陷形成各种不规则图像。由于包虫死亡,囊液吸收浓缩,类似干酪样变并含有变性的子囊,CT值增高而不均匀,近似实质性肿瘤影像,但CT增强扫描时不出现强化。位于肝顶部或边缘的棘球蚴囊可出现球形或半弧形凸出的边缘。

B.3.2肝泡型包虫病:CT扫描可见形态不规整、不均匀低密度阴影,密度低于肝组织,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效应,形成具有“贫血供区”特征,可与血管瘤、肝癌病灶的“富血供区”鉴别;并可见泡型包虫病向边缘扩张而形成的低密度的“浸润带”,退行性渐变过程中伴有钙盐沉积,呈现“钙化带”;显示呈高密度钙化病灶内出现低密度积液腔,大小不一,形态不规整,液化区周围是钙化壁形成“岩洞征”,液化区边缘大钙化影可伸入液化区内则呈现“半岛征”。泡型包虫病持续向周边肝组织侵蚀繁衍,形成“小泡征”,提示为新鲜病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效应。病灶内出现多个同心圆状细颗粒钙化影是泡型包虫病的特征性CT表现。

B.4磁共振成像(MRI)包虫病的特征影像

T1、T2加权像均呈低信号的不规则病灶,内部坏死形成液化灶,病灶周边的新生小囊仍生存繁衍扩展,侵蚀肝组织,呈现“晕带征”。由于腔壁是由肥厚的纤维组织构成边界,形态不规整,MRI检查可显示腔壁呈T1WI和T2WI均呈较低信号、外周浸润带呈低信号的“地图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