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传染病卫生标准 > 正文

包虫病诊断标准附录C

——●●●聚焦热点●●●——

报名时间> 考试公告> 各地动态>
重大变动> 摸底测试> 资料0元领>

包虫病诊断标准附录C:免疫学诊断方法

人体包虫病免疫学诊断方法有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VC薄膜快速ELISA等。其中,以ELISA法最为常用且较敏感。现有的包虫病免疫学试验方法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试验结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抗原的性质和质量;检测用的试验系统;棘球蚴囊的数量、部位和活力;不同地理虫株差异;个体免疫应答反应的差异等。约10%~40%的手术确诊的包虫病患者用目前已知的抗原检测不到特异性抗体。本规范中列出了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些方法。

C.1 抗原制备

C.1.1囊液粗抗原:完整的棘球蚴组织表面清洗干净消毒后,无菌抽取囊液(宜使用无化脓和无钙化的可育囊)。将囊液经5000 r/min离心20 min,上清液冻存备用。

C.1.2 纯化抗原

可用磷钨酸、氯化镁沉淀法对棘球蚴囊液抗原进行部分纯化。取20ml离心后的囊液上清,加入2mol/L MgCl2和4%磷钨酸(用NaOH调节pH至7.5~7.6)各1.2ml;室温搅拌5 min,5000r/min 离心30 min;将沉淀用0.02mol/LpH7.2 PBS溶解;4oC 透析24小时,测定蛋白浓度,~20 oC冻存。

C.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2.1 抗原

囊液粗抗原、纯化抗原、特异性抗原。

C.2.2 操作方法

C.2.2.1 抗原包被:用0.05 mol/L pH9.6碳酸缓冲液稀释抗原至工作浓度,每孔加入100 μl,置温盒4℃过夜。次日,倾去抗原,用含0.05%吐温~20的磷酸盐缓冲液(0.02mol/L .pH7.4 PBST)洗涤3次,每次3 min,拍干;

C.2.22 加待检血清:血清用含3%BSA的PBST 1∶200稀释,每孔加入100 μl,每板应设参考阳性一孔,参考阴性三孔及PBS对照一孔。置温盒,37℃ 1 h,取出倾去血清,同前洗涤3次;

C.2.2.3加酶标记第二抗体:加入工作浓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人IgG 100 μl,37℃,1 h,倾去第二抗体,同前洗涤;

C.2.2.4 加底物显色:加邻苯二胺(OPD,橙红色)或四甲基胺/四甲基联苯胺硫酸盐(TMB/TMBS,蓝色)底物溶液100 μl,37℃,30 min;

C.2.2.5 加终止液:2 mol/L . H2SO4 50 μl.

C.2.3 结果判断

在酶标仪上读取492 nm(OPD)或450 nm(TMB/TMBS)吸光值,以待测样本(S)对阴性对照血清(N)的S/N≥2.1为阳性临界值。

C.3 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

C.3.1 红细胞醛化

C.3.1.1 从绵羊颈静脉无菌采血100ml,加入200ml~400ml阿氏液(400ml三蒸水中溶解葡萄糖8.2g、NaCI 1.68g、柠檬酸三钠2.4g和柠檬酸0.22g,调pH至6.1,高压或过滤除菌)中,混匀抗凝。3000 r/min离心15 min,弃上清;

C.3.12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3次,同上离心。沉淀中加入50ml生理盐水和100ml PBS(0.15 mol/L ,pH8.0)混匀;

C.3.13 加入经10% Na2CO3中和的戊二醛300ml(10% Na2CO3 75ml与25%戊二醛225ml混合)于磁力搅拌器4℃缓慢搅拌24 h;

C.3.14+ 离心弃上清,沉淀用生理盐水洗涤5次。最后,将红细胞沉淀用含0.1% NaN3的生理盐水配成10%细胞悬液,4℃保存。

C.3.2 红细胞致敏

C.3.2 1.将10%戊二醛醛化的绵羊红细胞20ml 用生理盐水300ml 洗3次(3000 r/min,5 min),红细胞压积约为2ml;

C.3.2 .2加入生理盐水98ml,将红细胞配成2%悬液100ml;

C.3.2. 3与1:10000鞣酸100ml混合于37 oC水浴30 min,每10 min混旋一次;

C.3.2. 4同步骤1离心洗3次,弃上清;

C.3.2. 5沉淀加入生理盐水198ml,将鞣化红细胞配成1%悬液200ml;

C.3.2. 6.与稀释好的囊液抗原200ml 混合,37 ℃水浴30 min,每10 min混旋一次;

C.3.2. 7离心弃上清,用1%兔血清PBS(0.15 mol/L pH7.2 PBS)洗3次,弃上清;

C.3.2. 8 用10%兔血清PBS 18ml将红细胞配成10%致敏红细胞20ml.置4℃冰箱保存。

C.3.3 操作方法

C.3.3.1 准备抗原:用0.15 mol/L pH7.2 PBS将10%致敏红细胞保存液稀释至1%备用;

C.3.3.2血凝板每孔加入25 μl PBS;

C.3.3.3第一孔加入待检血清25 μl,用移液器或稀释棒从第一孔开始逐孔向后稀释;

C.3.3.4每孔加1%致敏红细胞25 μl,振荡混合3 min,置37℃反应1h,判定结果;

C.3.3. 5.对照设置:每批试验均应设置阳性、阴性和红细胞对照(红细胞对照孔只有PBS和致敏红细胞)。

C.3.4 结果判断

C.3.41 阴性反应:红细胞全部沉入孔底呈点状,边缘光滑;

C.3.42阳性反应:++++ 100%红细胞凝集;+++ 75%红细胞凝集;++ 50%红细胞凝集;+ 25%红细胞凝集。

以血清1∶128稀释出现阳性反应者(++)判为血清抗体阳性。

C.4 PVC薄膜快速ELISA

C.4.1 抗原

囊液粗抗原、纯化抗原、特异性抗原

C.4.2 操作方法

C.4.2.1 取已包被好抗原的PVC薄膜软板,编号,用PBST洗1次,然后每孔加PBST 200 μl;

C.4.2.2 加待检血清及参考血清(每板作阴性对照一孔、阳性对照一孔)每孔10 μl,混匀,置湿盒37℃ 5 min(或25℃室温10 min)。倾去血清,用PBST连续洗8次,甩干;

C.4.2.3加酶标抗体:每孔加工作浓度酶标抗体 200 μl,37℃ 5 min,同上洗涤8次,再加蒸馏水洗一次,甩干;

C.4.2.4 加底物显色:每孔加TMB底物200 μl,反应5 min~10 min(TMB底物溶液的制备:TMB 50 mg溶于10ml二甲基亚砜中作为母液,4℃保存。用前取母液1ml+pH 5.0柠檬酸缓冲液50ml+30% H2O2 8 μl)。

C.4.3 结果判断

参照阴性及阳性对照,用目视法判断结果。阴性基本无色,阳性为鲜蓝色。

C.5 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B)

C.5.1 抗原膜制备

囊液粗抗原、原头节粗抗原或特异性纯化抗原进行常规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胶浓度为15%,抗原蛋白经SDS~PAGE电泳分离后,再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经Ponceau S染色,标记标准分子量位置。将抗原膜用封闭液(3%脱脂奶粉,0.15 mol/L NaCl,0.05 mol/L Tris-HCl,pH 7.4,0.02%吐温~20)封闭1 h后将膜裁成宽2-3 mm的膜条备用。此抗原膜条,可夹在PBS湿滤纸中封于塑料袋内,4℃保存备用医学|教育网整理。若置低温冰箱中,可长期保存。

C.5. 2 操作方法

C.5.2.1 将抗原膜置于反应槽中,加入用封闭液(3 %脱脂奶粉,0.15 mol/L NaCl,0.05 mol/L Tris-HCl,pH 7.4,0.02%吐温~20)1:100稀释的待检血清,每批试验应设参考阳性、阴性和PBS对照。室温振摇2 h(4℃可过夜)。次日,用上述封闭液洗4次,每次5 min;

C.5.2.2加入工作浓度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人IgG,室温2 h,同前洗涤;

C.5.2.3加入二氨基联苯胺(DAB,棕色)显色至清晰后,蒸馏水终止反应,将反应膜干燥保存。

C.5.3 判读结果

细粒棘球蚴特异性反应条带:8 kDa、16 kDa、20-24 kDa(AgB)和38 kDa(Ag5)

多房棘球蚴特异性反应条带:18 kDa(Em18)、54 kDa(Em2)和220 kDa(EmAP)

C.6 循环抗原检测(circulating antigen,cAg)

C.6.1 特异性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C.6.1.1用粗抗原或特异性抗原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阳性细胞克隆筛选和鉴定,将分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腹腔注射小鼠,获得单克隆抗体腹水;

C.6.1.2 用粗抗原或特异性抗原免疫兔,获得高效价的多克隆抗体;

C.6.1.3建立可检测粗抗原或特异性抗原的敏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

C.6.1.4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反应系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cAg.

C.6.2 循环抗原检测

C.6.2.1 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用0.05 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每孔100 μl,4℃过夜后用PBST洗板3次;

C.6.2.2每孔加入含3%BSA的PBST 100 μl,于37℃封闭1 h,洗板3次;

C.6.2.3 待检血清用上液1∶2稀释,每孔加100 μl,37℃温育1h,洗板3次;

C.6.2.4 加工作浓度的酶标记第二抗体(特异性单抗或多抗)100 μl 37℃ 1h后,洗板3次;

C.6.2.5 加邻苯二胺(OPD,橙红色)或四甲基胺/四甲基联苯胺硫酸盐(TMB/TMBS,蓝色)底物溶液100 μl,37℃,30 min;

C.6.2.6 加入50 μl 2 mol/L H2SO4,终止反应;

C.6.2.7 酶标仪测各孔吸光值;

C.6.2.8 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1 μg/ml抗原100 μl),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OD均值+3SD或S/N≥2.0为阳性临界值。

C.7 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

C.7.1 检测CIC中的循环抗原

C.7.1.1. 用0.01 mol/L pH8.4硼酸盐缓冲液将PEG6000配成7%溶液,取此液100 μl加等量1∶2待检血清混合置室温下1h后,5000 r/min离心1 h;

C.7.1.2 吸去上清液,在沉淀中加含有8 mol/L 尿素的0.05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0.5ml,溶解沉淀物;

C.7.1.3. 用此液包被酶标板每孔100 μl,每份标本包被两孔,4℃过夜后,洗板3次(阳性及阴性对照同样处理);

C.7.1.4. 每孔加含有2%BSA的PBST 100 μl,37℃封闭1 h,洗板3次;

C.7.1.5. 加入HRP标记的工作浓度特异性单抗或多抗100 μl,37℃下1h后洗板3次;

C.7.1.6 加邻苯二胺(OPD,橙红色)或四甲基胺/四甲基联苯胺硫酸盐(TMB/TMBS,蓝色)底物溶液100 μl,37℃,30 min.

C.7.1.7. 加入2 mol/L H2SO4 50 μl终止反应;

C.7.1.8 酶标仪测各孔吸光值;

C.7.1.9 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1 μg/ml抗原100 μl),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OD均值十3 SD为阳性临界值。

C.7.2 检测CIC

C.7.2. 1 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同C.6.1;

C.7.2.2 将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用0.05 mol/L pH9.6碳酸盐缓冲液稀释至工作浓度包被酶标板,每孔100 μl,4℃过夜后用PBST洗板3次;

C.7.2.3 每孔加入含3%BSA的PBST 100 μl,于37℃封闭1 h,洗板3次;

C.7.2.4 待检血清用上液1∶20稀释,每孔加100 μl,37℃温育1h,洗板3次;

C.7.2.5 加工作浓度的酶标记抗人IgG或IgM 100 μl 37℃ 1h后,洗板3次;

C.7.2.6加邻苯二胺(OPD,橙红色)或四甲基胺/四甲基联苯胺硫酸盐(TMB/TMBS,蓝色)底物溶液100 μl,37℃,30 min.

C.7.2.7加入2mol/L H2SO4 50 μl终止反应;

C.7.2.8酶标仪测各孔吸光值;

C.7.2.9对照设置和结果判定:每板设阳性对照一孔(人工复合物),阴性血清对照三孔,以阴性对照OD均值+3SD或S/N ≥2.0为阳性临界值。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