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纲目》
【拼音名】BáiLuóSīKé
【别名】白螺壳(《肘后方》)。
【来源】为田螺科动物方形环棱螺或其同属动物的陈旧螺壳。于破败的墙壁内及螺壳堆积处,收集年久色白者,洗净晒干。
【原形态】动物形态参见田螺条。
【生境分布】产浙江、江苏等地。
【性状】呈圆锥形,螺层7级,各级有棱,并有不明显的横斜线纹,壳口歪,卵圆形。壳外的角质膜已消失,故呈灰白色。体轻,质脆。气无,味淡。以陈久色白,壳顶不碎者为佳。
【炮制】白螺蛳壳:洗净晾干,碾成碎块。煅螺蛳壳:取净螺蛳壳,置坩埚内,煅至缸透,取出,放凉,碾末。
【性味】
甘淡,平。
①《纲目》:甘,寒,无毒。
②《饮片新参》:淡,平。
【功能主治】
化痰,散结,止痛,敛疮。治热痰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汤火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
②《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③《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④《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3钱;或入丸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