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内科 > 正文

肺气虚耗证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亏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治法:补肺益气养阴。

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气阴不足者为宜。补肺汤重在补肺益肾,适用于喘咳乏力,短气不足以息等肺肾气虚之证。

常用药: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补益肺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若咳逆,咳痰稀薄者,合紫菀、款冬花、苏子、钟乳石等温肺止咳定喘;偏阴虚者加补肺养阴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百合、诃子;咳痰稠黏,合川贝母、百部、桑白皮化痰肃肺。病重时常兼肾虚,喘促不已,动则尤甚,加山萸肉、胡桃肉、脐带等补肾纳气。

兼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