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中医情有独钟,他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中国对世界有很大贡献的,我看中医是一项。认为中医尽管有些道理还说不清,但行之有效就是真理。”
1954年在有次会议上谈及卫生保健时他就指出: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中国有六万万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民之所以能解决生衍繁殖、日益兴盛,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必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首先应归功于中医。他还认为:把中国的传统医学经验同西医的科学方法结合起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就能促进现代医学的发展。研究出的成果就可能多一些,治病教人的办法也会多一些,对人民的贡献就更大了,我们的医学是大有希望的。
特别是在1958年10月,毛泽东在对卫生部党组的指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一论断解决并确立了中医发展战略的根本性问题:中医是废还是存?毛泽东一锤定音,对中医的发展起到了廓清思想迷雾的奠基性作用。亦为中医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一要发掘,二要提高。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些年轻人和他谈了看病麻烦时,毛泽东就说:医生看病还是应该仔细一些,中医看病不是讲要望、闻、问、切吗?不能快刀斩乱麻,要防止欲速不达,就是十个病人都得了同样的病,症状也不会完全相同,得病的原因和病情的轻重也会各有不同医学教|育网整理,用药也就应该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不能象大锅饭一样,‘一锅粥各一碗’。非常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
众所周知,中医药在文革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粉碎“四人帮”后,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观指引之下,中医事业在经历了迅速的拨乱反正过程后,很快就步上了改革开放的大道,融入了社会全面发展的滚滚洪流中。
中医领域的拨乱反正,是“文革”后中医从危机中重待振兴的基础,其核心精神体现在1978年9月邓小平对卫生部党组递交报告的批示中:一定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建议以中央名义加一批语转发下去.邓小平这一简短批示,字字千钧,影响深远。在邓小平指示精神的指引下,中医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以后还有当时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薄一波对中医的题词:“中医研究,任重道远”,都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鼓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