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核物理基础 |
辐射量及其单位 |
(1)放射性活度 |
| (2)吸收剂量 |
| (3)当量剂量 |
| (4)有效剂量 |
| 二、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 |
1.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作用 |
(1)电离辐射对DNA的作用 |
| (2)电离辐射对蛋白质的作用 |
| 2.电离辐射对细胞和组织的作用 |
(1)细胞和组织的辐射敏感性 |
| (2)染色体畸变 |
| 三、核武器的杀伤作用及其防护 |
1.杀伤因素 |
(1)光辐射的致伤特点 |
| (2)冲击波的致伤特点 |
| (3)早期核辐射的致伤特点 |
| (4)放射性沾染的致伤特点 |
| 2.伤类 |
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伤类 |
| 3.防护 |
(1)瞬时杀伤因素的防护 |
| (2)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
| (3)战时剂量控制限值:战时γ射线全身外照射控制量(GJB2793-96);放射性落下灰在人体和物体表面沾染程度控制值(WSB44-2001) |
| 四、放射损伤 |
1.急性放射病 |
(1)定义、分型、分度、分期 |
| (2)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主要临床特点 |
| (3)早期病情分类诊断(GBZ104) |
| (4)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治疗原则、常用的抗放药 |
| (5)肠型、脑型放射病临床特点 |
| 2.内照射放射损伤 |
(1)定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2)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代谢 |
| (3)内照射损伤临床特点 |
| (4)治疗原则、常用促排剂 |
| 3.复合伤 |
(1)定义与伤情分度 |
| (2)放射复合伤临床特点 |
| (3)治疗原则 |
| 4. 皮肤放射损伤 |
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的临床特点 |
| 5. 小剂量照射及远后效应 |
(1)小剂量照射的定义 |
| (2)常见的远后效应 |
五、放射卫生防护基础
|
1.概述 |
放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
| 2.防护标准 |
(1)国家标准中的个人剂量限值(GB18871-2002) |
| (2)国家标准规定的表面污染限值 |
| 3.放射卫生防护 |
(1)外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
| (2)内照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
| 六、核辐射事故医学应急处置 |
医学应急处理 |
(1)对人员的主要防护措施 |
| (2)我国医疗救治体系的分级 |
| 七、化学武器概论 |
1.基本概念 |
(1)化学武器的概念和分类 |
| (2)化学战剂的概念和分类 |
| 2.化学武器 |
(1)袭击方式 |
| (2)化学武器的战斗状态及其伤害形式 |
| (3)致伤特点 |
| (4)影响因素 |
| 3.化学武器损伤的防护原则 |
(1)预防原则和措施 |
| (2)诊断原则和方法 |
| (3)救治原则和措施 |
| 八、化学战剂中毒 |
1.神经性毒剂 |
(1)概述:毒性及中毒途径 |
| (2)中毒机制:对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中毒酶的形成与转归 |
| (3)临床表现:中毒表现、临床分度 |
| (4)诊断:诊断依据、胆碱酯酶活力测定、鉴别诊断 |
| (5)中毒预防 |
| (6)急救和治疗 |
| 2.糜烂性毒剂 |
(1)概述:毒性和中毒途径 |
| (2)中毒机制 |
| (3)临床表现:中毒表现、皮肤损伤、眼损伤、全身吸收中毒 |
| (4)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
| (5)中毒预防 |
| (6)急救和治疗 |
| 3.全身中毒性毒剂 |
(1)概述毒性和中毒途径 |
| (2)中毒机制: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
| (3)临床表现:中毒表现、中毒程度、临床分期 |
| (4)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
| (5)中毒预防 |
| (6)急救和治疗 |
| 4.窒息性毒剂 |
(1)概述:毒性和中毒途径 |
| (2)中毒机制:盐酸理论、酰化理论、表面活性物质受损 |
| (3)临床表现:中毒表现、中毒程度、临床分期 |
| (4)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
| (5)中毒预防 |
| (6)急救和治疗 |
| |
5.失能性毒剂(毕兹) |
(1)概述 |
| (2)毒理作用 |
| (3)临床表现:中毒表现、中毒过程 |
| (4)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
| (5)急救和治疗 |
| 6.刺激剂 |
(1)概述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2)临床表现:中毒表现、中毒过程 |
| (3)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
| (4)预防和救治: |
| 九、化学武器损伤的医学防护 |
1.毒剂防护 |
(1)个人防护器材种类 |
| (2)个人防护器材的性能和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
| (3)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方法 |
| 2.毒剂侦检 |
(1)毒剂侦检的一般方法 |
| (2)主要侦检器材 |
| 3.毒剂消除 |
(1)常用消毒方法 |
| (2)常用消毒剂 |
| 十、突发化学事件医学应急处置 |
1.基本概念 |
(1)突发化学事件的分类 |
| (2)突发化学事件的应急救援 |
| 2.医学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
医学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
| 3.分级救治 |
分级救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
| 十一、生物武器概述 |
1.基本概念 |
(1)生物战剂的概念 |
| (2)生物武器的概念 |
| (3)生物战的概念 |
| (4)生物恐怖的概念 |
| 2.分类 |
(1)根据军事效能的分类 |
| (2)根据微生物学的分类 |
| 3.侵入途径 |
侵入途径 |
| 4.特点 |
(1)危害性 |
| (2)弱点 |
| 5.发展趋势 |
基因武器的特点 |
| 十二、生物武器攻击的侦检 |
非仪器侦查方式 |
(1)生物武器攻击时的可疑情况 |
| (2)现场调查方法 |
| (3)标本采集和运送 |
| 十三、生物武器防护 |
1.防护原则 |
防护原则 |
| |
2.物理防护 |
(1)个人防护方法 |
| |
(2)集体防护方法 |
| |
3.免疫防护 |
(1)接种时机 |
| |
(2)接种方法 |
| |
4.药物预防 |
(1)预防对象 |
| |
(2)预防原则 |
| 十四、污染区和疫区的划定与处理 |
1.生物战剂污染区和疫区的划定 |
(1)污染区的概念 |
| (2)气溶胶所致污染区和疫区的划定 |
| 2.生物战剂污染区的处置 |
(1)封锁 |
| (2)隔离 |
| 3.污染区和疫区的洗消 |
(1)消毒的原则 |
| (2)消毒方法 |
| 十五、生物战伤亡人员的处理 |
1.一般处理方法 |
(1)隔离的类型和措施 |
| (2)感染后预防性治疗 |
| 2.特殊处理措施 |
(1)生物战伤亡人员的消毒 |
| (2)特殊治疗 |
| (3)伤亡人员污染物的处理 |
| (4)大量伤员的处理 |
| 十六、生物战剂各论 |
1.细菌类战剂 |
(1)炭疽芽孢杆菌: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预防措施 |
| (2)鼠疫耶尔森菌: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预防措施 |
| 2.立克次体类战剂 |
Q热立克次体: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预防措施 |
| 3.病毒类战剂 |
天花病毒: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预防措施 |
| 4.毒素类战剂 |
肉毒杆菌毒素:所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预防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