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知识 > 中医文化 > 正文

夜啼案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殷幼,男。婴甫2个月,形体尚丰,数日来夜不安寐,啼哭不休。腹胀,叩之如鼓,舌苔白厚,指纹淡暗。缘母乳充盈肥厚,失于节制,有伤脾气,此属乳滞腹胀之夜啼证也。宜节乳食,助消化,滞行胀消则夜啼可止。

处方: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 广陈皮2. 4克,炒川厚朴3克。2剂。

另:淡干姜、肉桂、丁香各O.5克。共研细末,分2份。先用一份置儿脐窝,覆以暖脐膏1张。另一份隔日再敷。内外合治后,当夜儿啼即止。

【按】小儿夜啼,前人有多种说法。 有谓“心热”者(朱震亨),有谓(“惊恐”者(万全),有谓“脏寒”者 (鲁伯嗣),有谓“脏虚”者(薛铠)。但1-3个月的婴儿夜啼,如无外感表证,大多因伤乳脾胃不和或欠乳化源不足所致。伤乳者宜节乳助运,欠乳者(乳汁偏少或清稀)应乳食充养,一旦胃和寐安,则夜啼自止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外用药干姜、 肉桂、丁香皆温中助运之品,对伤食腹胀、腹泻患儿用之甚验。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