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酸苦,凉。
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
④《本草衍义》:味涩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归经】入肝、脾经。
①《珍珠囊》:足太阴脾经。
②《汤液本草》:入手足太阴经。
③《本草经疏》: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药品化义》:入肝、小肠二经。
⑤《本草经解》:入心与小肠。
【功能主治】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开宝本草》: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⑥《滇南本草》: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药品化义》:泻肝火。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