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菟丝子-蔓草类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菟丝子温补三阴。

甘辛而温。凝正阳之气。入足三阴。(肝、脾、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治五劳七伤。

溺有余沥。寒精自出。口苦燥渴。(景岳曰∶治消渴、煎汤、任意饮之。)寒血为积。祛风明目。止泻进食。(酒制为末、常服能使饮啖、如汤沃雪。)补卫气。助筋脉。益气力。肥健人。

为调元上品。(同熟地、名双补丸、同元参、名玄菟丹。)肾家多火。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强阳不痿。大便燥结者。忌之。无根。蔓延草上。子如黍粒。得酒良。拣去杂子。酒淘净。去土晒干。放瓷器内。

勿使出气。入煎剂。再微炒研破。若入丸。须另磨细末。古人因难于磨细。酒浸一宿。煮令吐丝。捣成饼。烘干再研。则末易细。然酒浸稍久。往往味变酸臭。全失冲和馨香之味。每多无效。今市中菟丝饼。俱将麦面打入。气味全乖。断不可用。山药为使。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