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基础医学理论 > 临床药理 > 正文

奎尼丁及其药理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奎尼丁及其药理作用是执业医师需要了解的药理学知识,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奎尼丁(quinidine)是茜草科植物金鸡钠(Cinchonaledgeriana)树皮所含的一种生物碱,是奎宁的右旋体,它对心脏的作用比奎宁强5~10倍。金鸡钠制剂用于治疟,历史已久,1918年又发现一疟疾患者兼患的心房颤动也被治愈。以后的研究证明金鸡钠生物碱确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以奎尼丁为最强。

  【药理作用】基本作用是与钠信道蛋白质相结合而阻滞之,适度抑制Na+内流,除这种对钠通道的直接作用外,奎尼丁还通过植物神经而发挥间接作用。

  1.降低自律性

  治疗浓度奎尼丁能降低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对正常窦房结则影响微弱。对病窦综合征者则明显降其自律性。在植物神经完整无损的条件下,通过间接作用可使窦率增加。

  2.减慢传导速度

  奎尼丁能降低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等的0相上升最大速率和膜反应性,因而减慢传导速度。这种作用可使病理情况下的单向传导阻滞变为双向阻滞,从而取消折返。

  3.延长不应期

  奎尼丁延长心房、心室、浦肯野纤维的ERP和APD(图22-5)。延长APD是其减慢减少K+外流所致,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T间期延长;ERP的延长更为明显,因而可以取消折返。此外,在心脏局部病变时,常因某些浦肯野纤维末梢部位ERP缩短,造成邻近细胞复极不均一而形成折返,此时奎尼丁使这些末梢部位ERP延长而趋向均一化,从而减少折返的形成。

  4.对植物神经的影响

  动物实验见奎尼丁有明显的抗胆碱作用,阻抑迷走神经的效应。同时,奎尼丁还有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的作用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而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这两种作用相合,乃使窦性频率增加。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