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苦楝皮-《别录》

苦楝皮用于杀虫,疗癣。

本品为楝科乔木植物楝树 Melia azedarach L. 和川楝树 M.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根皮或树皮。前者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四时可采,但以春、秋两季为宜。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洗净。鲜用或切片生用。

【性昧归经】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癣。

【应用】

1.用于蛔虫、蛲虫、钩虫等证。本品有杀虫之效,对蛔虫、蛲虫、钩虫均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可单用本品水煎、熬膏或制成片剂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等配伍,以增强杀虫作用,如化虫丸。若以本品配伍百部、乌梅,煎取浓液,每晚保留灌肠,连用2~4天,用治蛲虫证,则疗效更佳。单用苦楝皮制成25%水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蛔虫性肠梗阻,或用鲜苦楝根煎成100%水煎剂内服,治疗胆道蛔虫症,临床均有显效。

2.用于疥癣湿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品苦寒、有毒,能除湿热、杀虫止痒,故治疗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痛痒等证均效。常单用本品研末,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即可。

【用法用量】煎服,6~9g.鲜品用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备述】

1.《别录》:“疗蛔虫,利火肠。”《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2.本品含苦楝素、岑皮酮,苦内脂、苦楝子三醇、正州烷、β-谷甾醇、川楝酮等。所含主要成分苦楝素,有驱蛔作用,较三道年作用缓慢而持久,特别对蛔虫头部具有麻痹作用。25%~50%的苦楝皮药液在体外对蛲虫也有麻痹作用;苦楝皮煎液体外实验,对狗钩虫也有驱杀作用;苦楝皮酒精浸液对若干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苦楝皮的毒性,通常为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等;严重中毒者,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视力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