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石韦:
【光石韦拼音名】Guānɡ Shí Wéi
【光石韦英文名】Herb of Balt Pyrrosia
【光石韦别名】石韦、一包针、石莲姜、牛皮凤尾草、大石韦、岩莲鸡尾、铁牛皮、牛舌条
【光石韦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光石韦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rosia calvata (Bak.) Ching[Polypodium clavatum Bak.]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除去杂质,洗净,鲜用或晒干。
【光石韦原形态】植株高20-60cm.根茎粗短,横生或斜升,顶部密被披针鳞片,长渐尖头,边缘有锯齿。叶簇生;叶柄长4-10cm,以关节着生于根状茎;叶片革质,披针形,长20-50cm,宽2-4cm,渐尖头,向基部变狭成楔形下延;叶片上面偶有一二星状毛及小凹点,下面幼时有白色细长星状毛,最后完全脱落并为绿色;侧脉略可见。孢子囊群在叶片背面中部以上散生;无囊群盖。
【光石韦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800m的林下石上或树干上,成丛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光石韦性状】
性状鉴别 叶多卷成压扁的管状或平展,革质,一型。叶片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而不下延,全缘,长20-50cm,宽约3cm.上表面黄绿色或黄棕色,有小凹点;用扩大镜观察,可见叶下表面有星状毛或细绒毛,孢子囊群密布于叶下表面的中部以上。叶柄长4-8cm,宽3-4mm,有纵棱。气微,味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下表皮的星状毛稀少,具5-6个分枝,分枝长130-320μm,宽25-35μm;柄由1-5个细胞组成,长160-430μm.孢子长约70μm.
叶横切面: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主脉下侧和叶肉组织有数个分体中柱。靠近上表皮有下皮细胞。主脉靠近下表皮的厚壁组织发达,连成半环形,而靠近上表皮者较少。
叶柄基部横切面:分体中柱10-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