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方剂集锦 > 正文

灯心草的别名/来源/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别名」虎须草(崔豹《古今注》),赤须(《雷公炮炙论》),灯心(《圣济总录》),灯草(《珍珠囊》),碧玉草(《纲目》),水灯心(《分类草药性》),铁灯心(《天宝本草》),猪矢草、洋牌洞(《闽东本草》),灯芯草、虎酒草,曲屎草(《福建中草药》),老虎须(《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秋季采收。割取茎部晒干,或将茎皮纵向剖开,去皮取髓,晒干。

「性状」干燥的茎髓,呈细长圆柱形,一般长50~60厘米,亦有达1米以上者。表面乳白色至淡黄白色,粗糙,有细纵沟纹。用放大镜观察,可见表面有许多丝状物,相互交织成网,最外多呈短毛状。质轻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白色。气微,味淡。以色白、条长、粗细均匀、有弹性者为佳。

「性味」甘淡,寒。

「归经」入心、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心降火,利尿通淋。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创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8分(鲜草单用,0.5~1两);或入丸、散。外用:煅存性研末撒或吹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