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鱼腥草的别名/来源/性状/性味/主治功能/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炮制】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