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白茅根的别名/来源/性状/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别名】丝茅草、茅草、白茅草、茅草根。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Beauv.var.ma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晒干,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捆成小把。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有光泽,具纵皱纹,节明显,稍突起,节间长短不等,通常长1.5~3cm。体轻,质略脆,断面皮部白色,多有裂隙,放射状排列,中柱淡黄色,易与皮部剥离。无臭,味微甜。

【炮制】白茅根:洗净,微润,切段,干燥,除去碎屑。茅根炭:取净白茅根段,照炒炭法(附录ⅡD)炒至焦褐色。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肺、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黄疸,水肿,热淋涩痛;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9~30g,鲜品30~60g。

【摘录】《中国药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