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鸭跖草的别名/功能主治/性味/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别名】竹节菜、鸭鹊草、耳环草、蓝花菜、翠蝴蝶、三角菜、三荚菜、桂竹草、蓝花水竹草、淡竹叶

【来源】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性状】本品长可达60cm,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cm,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cm;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cm,宽1~2.5cm;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膜质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鉴别】本品叶的表面观:非腺毛有两种,均为2 细胞,一种短锥形,长45~60μm ,壁较厚,基部细胞直径约45μm ,顶端细胞短尖;另一种棒形,基部细胞长45~60μm ,壁稍厚,顶端细胞较长,先端钝圆,壁薄,常脱落。草酸钙针晶较多,长至74μm .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性味】甘、淡,寒。

【归经】归肺、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 15~30g;鲜品60~90g,外用适量。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

【摘录】《中国药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