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竹茹的别名/功能主治/性味/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别名】竹皮、淡竹皮茹、青竹茹、淡竹茹、麻巴、竹二青、竹子青

【来源】本品为禾本科植物青秆竹Bambusa tuldoides Munro、大头典竹Sinocalamus beecheyanus (Munro) Mc-Clure var. pubescens P.F.Li 或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Stapf ex Rendle 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

【性状】本品为卷曲成团的不规则丝条或呈长条形薄片状。宽窄厚薄不等,浅绿色或黄绿色。体轻松,质柔韧,有弹性。气微,味淡。

【炮制】 竹茹: 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姜竹茹: 取净竹茹,照姜汁炙法(附录Ⅱ D)炒至黄色。

《全国中草药汇编》——-姜竹茹:取生姜,捣碎,加水少许,压榨取汁,将姜汁洒于竹茹上,拌匀,用小火微炒,取出,晾干即得(每100斤,用生姜10斤)。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眼,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4.5~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