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土常山的功效与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土常山的简介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拼音名:TǔChánɡShān.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溪边及林缘。

2.生于海拔500-1850m的山坡疏林内、溪边或林缘。

【资源分布】:

1、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西等地。

【性味】:辛;酸;凉

【归经】:脾经

【注意】:胃寒者不宜。

【摘录】:《中华本草》

土常山的功效与作用

1、《本草衍义补遗》:土常山,性暴悍,善驱逐,能伤其真气,功不可偃过也。病人稍近虚怯,勿可用也。

2、《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胸中痰结吐逆。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3、《别录》:疗水胀,洒洒恶寒,鼠瘘。

4、《药性论》:治诸疟,吐痰涎,去寒热,项下瘤瘿。

5、《医学入门》:治疟母及腹中积聚,邪气痞结坚症。

6、《本草正》:治狂、痫、癫厥。

7、《本草通玄》:土常山,世俗闻雷斆有老人、久病之戒,透视土常山为峻剂,殊不知土常山发吐,惟生用与多用为然,与甘草同行,则亦必吐,若酒浸炒透,但用钱许,余每用必建奇功,未有见其或吐者也。

土常山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擦;或煎水洗。

土常山的禁忌注意

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忌服。

1、《雷公炮炙论》:勿令老人、久病服之,切忌也。

2、《本草经集注》:畏玉札。

3、《药性论》:忌葱。

4.《本草蒙筌》:忌鸡肉。

5、《本草经疏》:疟非由于瘴气及老痰积饮所致者勿用。

土常山的选方

1、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二日三日一发:土常山(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各一两,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去壳)各两枚,乌梅(和核)七枚,槟榔(锉)、甘草(炙)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候冷,未发前服,如热吃即吐。(《圣济总录》土常山饮)

2、治阳经实疟:土常山(酒炒)、草果(煨)、槟榔、厚朴、青皮、陈皮、甘草等分。水酒各半煎,露之,发日早晨温服。(《易简方》截疟七宝次)

3、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食及饮酒:土常山四两,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补缺肘后方》)

4、治疟疾:土常山五钱,研细末,用鸡蛋一至三只,拌和后,煎成淡味蛋饼,在发冷前一小时吃完;或单用土常山叶一两,煎汁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扩展阅读:土常山的性状

1、腊莲绣球根圆柱形,常弯曲,有分枝,长约20cm,直径0.5-2cm.表面淡黄色或黄白色,外皮极薄,易脱落,脱落处露出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气微,味辛、酸,有小毒。

2、伞形绣球根不规则圆柱形,长短不一,多分枝,长7-20cm,直径0.7-2.3cm.表面淡黄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及支根痕,有时栓皮脱落而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有菊花状纹理,粉性。气微,味微苦。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