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毛薯的功效与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毛薯的简介

【名称】:毛薯(《南宁市药物志》)

【拉丁名】:Dioscorea alataL.(原植物参薯)

【异名】:参薯、黎洞薯、大薯、薯子(《广州植物志》),脚板薯、鸡窝薯(《南宁市药物志》),红毛薯(《广西药植名录》)。

【采集】:冬初挖掘,洗去泥土备用。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毛薯的功效与作用

①《南宁市药物志》:块茎能促进溃疡的肉芽生长。并有收水生肌,使疮面结疤作用。研末治汤火伤及面部烂疮。配猪腱肉服,治眼珠突出,俗称“螃蟹眼。”

②《广西药植名录》:“补脾肺,涩精气,消肿,止痛。”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扩展阅读:毛薯的植物形态

雄花序腋生,狭圆锥形,长20~30厘米;花淡绿色,互生于“Z”字形、丛生而为总状花序式的短穗状花序上,长1~1.5毫米;雌花序为简单的穗状花序。蒴果革质,椭圆形,有3翅。花期7~8月。果期8~9月。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