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乌榄的功效与作用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乌榄的简介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乌榄,皮黄黑色,肉白有文,层叠如海螵蛸状,酒筵中以为豆食品。《纲目》主治所载,悉言白榄,即今常食之青果,又所载榄仁可治吻燥者,亦指青果核中仁而言,非指乌榄仁也。按《粤志木语》橄榄有青、乌二种,闽人以白者名青果,粤中止名白榄,不曰青果也。乌榄子大肉厚,以温水泡软,俟紫脂浮起溢出,乃可食,水冷则生胶,热则肌肤反实,故必温水之和,乃醇其性。

【拼音名】WūLǎn

【英文名】Black Olive

【别名】木威子、乌橄榄、黑榄。

【来源】药材基源:为橄榄科植物乌榄的果实。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杂木林中,常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核果呈卵状长圆形,长26-32mm,径15-17mm.表面棕褐色。果核长纺锤状腰鼓形,长22-26mm,径9-10.4mm.两端锐尖,表面浅褐色,凹凸不平,具3条明显的纵棱纹,细棱间又各具不甚明显的粗棱。先端具3个眼点,每一眼点两侧各具一弧形细纵沟,直达种子中下部,2条细沟向相反方向弯曲。以粒大、均匀、饱满者为佳。

【性味】酸;涩;性平

【归经】脾;肺经

乌榄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利水;解毒。主内伤吐血;咳嗽痰血;水肿;乳痈;外伤出血

乌榄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撒。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扩展阅读:乌榄的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主心中恶水,水气。

2.《生草药性备要》:止血。

3.《本草求原》:功近橄榄。

4.《岭南采药录》:火煅存性,止血化痰。少盐渍之,名榄鼓,乳痈初起,煎水洗之可消。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