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橘核功能主治|用法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拼音名】JúHé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收集,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略呈卵形,长0.8~1.2cm,直径0.4~0.6cm.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白色,光滑,一侧有种脊棱线,一端钝圆,另端渐尖成小柄状。外种皮薄而韧,内种皮菲薄,淡棕色,子叶2,黄绿色,有油性。气微,味苦。

【鉴别】本品横切面:种皮表皮细胞为黏液细胞层;其下为1列厚壁细胞,排列成栅状,外壁完整或上端呈尾状突起,壁厚薄不匀,木化,具纹孔;色素层细胞含橙黄色或黄棕色物,并含草酸钙方晶,直径7~16μm.胚乳细胞3~4列,有的壁连珠状增厚,含脂肪油滴。子叶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簇晶或方晶,并含脂肪油滴及针簇状橙皮苷结晶。

【炮制】橘核: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盐橘核:取净橘核,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用时捣碎。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理气,散结,止痛。用于小肠疝气,睾丸肿痛,乳痈肿痛。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