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藏茄中毒症状及解救同阿托品、颠茄类药物。
【拼音名】CánɡQié
【英文名】root orseed of Tangut Anisdus
【别名】七厘散、黑莨菪、樟柳树、樟柳参
【来源】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山莨菪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isodustanguticus(Maxim.)Pascher[ScopoliatanguticaMaxim.]采收和储藏:9-10月采挖,洗去泥沙,除去外皮、须根,切片晒干,研碎,经加工处理后备用。
【原形态】多年生宿根草本,高40-80cm,有时达1m.根粗大,圆柱形或圆住菜,近肉质。茎圆柱形,直立,多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1-3.5cm;叶片纸质或近坚纸质,长圆形至狭长圆状卵形,长8-11cm,宽2.5-4.5cm,先端急尖,边缘波状或具齿,少有啮蚀状细小齿,两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紫褐色,俯垂,花梗粗状;花萼钟形,不整齐5裂,果时增大成杯状;花冠钟状或漏头状钟蕊,径3-3.5cm,先端5浅裂,反卷;雄蕊5,着生于花冠基部;雌蕊1,较雄蕊略长;花盘浅黄色。蒴果球形,中部环裂,直径约2cm,包藏于宿存的木质萼内。种子圆形,稍扁平。棕褐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0-4200m的山坡,草坡向阳处。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云南、西藏。
【栽培】藏茄喜凉爽环境,耐严寒,忌水浸,宜选。冬季上凉或春季解冻后按行距1.5尺开沟条播。
【性状】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商品多横切成圆片,直径6-10cm,有的纵切成不等长的块片。表面黄褐色至灰棕色,粗糙,有不规则皱纹,皮孔明显,横向突起,皮部剥落后可见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木部。横切面叟缩不平,皮部薄,木部占极大部分,有5-10或更多棕色同心环纹及放射状裂隙。质较硬,折断时有粉尘,断面不平,黄白色,有纵向裂,隙。气微,味苦、涩。
止条粗、色棕黄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栓皮层狭窄。韧皮射线宽7-10列细胞,常有役向裂隙。形成层呈环状。木质部占大部分,导管3、5或10数个成群,排列成5-7或更多的同心环状;导管群内侧有木间韧皮部。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及演粉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