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药词典 > 正文

艾虎来源/性味/功能/用量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搞分秘籍> 大纲教材>

艾虎,体形象黄鼬,身长30-45cm,尾长11-20cm.吻部钝,颈稍粗,足短。前肢间毛短,背中部毛最长,约45-50mm.尾基毛次之,略为拱曲形。尾毛稍蓬松。跖行性。

【出处】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拼音名】àiHǔ

【英文名】Weasel

【别名】地狗、艾鼬、两头乌、臭狗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艾鼬的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ustelaeversmanniLesson.

采收和储藏:捕杀后,剥皮,剖腹,除去内脏和骨骼,取肉烘干。

【原形态】艾鼬,体形象黄鼬,身长30-45cm,尾长11-20cm.吻部钝,颈稍粗,足短。前肢间毛短,背中部毛最长,约45-50mm.尾基毛次之,略为拱曲形。尾毛稍蓬松。跖行性。脚掌被毛。掌垫发达,前足4枚,呈瓣状,腕垫2枚;爪粗壮而锐利,褐白色。体背毛棕黄色或沙黄色,腰、后背及臀部具较多的黑尖毛。体侧淡棕色。鼻周和下颌白色。鼻中部、眼周及眼间棕黑色。眼上前方具卵圆形白斑,额部灰棕色。颊部、耳基灰白色,耳背及外缘为白色。胸部、鼠鼷部和四肢黑褐色。具肛门腺,放出恶臭的气味。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海拔3200m以下的开阔山地、草原、森林、灌丛及村庄附近。喜近栖生活,洞居,黄昏和夜间活动。主要以鼠型啮齿动物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性状】其药材是将捕捉到艾虎除去内脏和皮骨药用其肉。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镇痉;活血通络。主癫痫;瘫痪;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中国药用动物志》:艾虎肉:有镇惊的功效。主治癫痫。

【摘录】《中华本草》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